2021-05-27 17:02:29 | 人围观 | 编辑:noble
马克思在0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私有财产的关系潜在地包含着作为劳动的 私有 财产的关系和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的关系.以及这两种表现的相互关系。” “私有财产”和“作为资 有财产”、“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私有财产是一个人类社会概念,资本只是私有财产 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并且资本运动逻辑就是异化劳动全过程。私有财产和劳动、资本和异化劳动一一对 应.“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彰显人的本质力量,为人类社会发展导航。 关键词1私有财产 资本 异化劳动 劳动 [中图分类号]B03;F014[文献标 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12—0037—05 谈到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人们一般会联想到资本批判。恩格斯曾经评价马克思的“第二个重要 发现”是揭示现代社会“资本和劳动的关系”,f1】并且《资本论》就是在具体地做这个工作。然而,只要 翻开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目录,出现频率最高的却是“私有财产”。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 产”、“私有财产的关系”、“私有财产和劳动”、“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私有财产和需要”等,毋庸置 疑.这些内容是早期马克思思想的重要文献依据。
这不禁给我们留下疑问:“私有财产”和“资本”究 竟是什么关系?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明确指出,“私有财产的关系潜在地包含着作 为劳动的私有财产的关系和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的关系,以及这两种表现的相互关系。”[21 这句话包含两 层意思:一是私有财产分为“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和“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换言之,私有财产既 不等同于劳动,也不等同于资本,劳动和资本分别代表着私有财产的两种形式。二是私有财产的关系是 劳动、资本及其二者的关系,也就是“马克思的第二个重要发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既可“作为劳 动”又可“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进行深入研究。 一、私有财产和资本 私有财产,顾名思义,私人占有的财产,它的本质特征是私有性。一般而言私有财产, 私有制条件下广泛存 在的财产形式就是私有财产,私有财产是私有观念的逻辑前提,私有财产和私有观念相互作用促成私有 制的普遍化。 在考察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马克思按照所有制形式将前资本主义社会划分为:部落所有制、 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在部落所有制条件下,由于分工仅限于 家庭,因而所谓的私有财产是家庭所有、家庭财产,它的所有制形式我们还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私 作者简介周丹,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北京,100732)。
一37— 万方数据 有制,但是,从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闰家所有制开始. “除公}卜所有制以外,动产私有制以及后来 的不动产私有制已经发展起来”。13}存“公朴”和“囝家”甲 I,已经逐渐产生了私有财产、私有观念和私 有制,从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开始,人类步人私有制社会,并且“随着私有制的发展, 这罩第一次出现了这样的关系,这些关系我们在考察或代私有制时还会遇见,不过规模更为口大而已。” ]马克思紧接着在这句话的后面解释“这样的关系”,它一方面的内容就是“私有财产的集中”,闻而, 随着私有制的发展.私有财产也日益发展,“规模更为巨大”。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古代社会.有与古 代私有制相一致的 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按照国民经济学的概念框架.马克思将私彳『财产作了一个“劳动、资本、土地”的区分,相对应 地.劳动力所有者依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得 Ii 资.资本所有者依靠资本获得资本的利润,土地所有 依靠土地获得地租。、一方面,劳动和资本的对立也就是T.人和资本家的对立,“劳动为富人生产了 奇迹 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寓殿+ 但足给工人生产了棚舍? 劳动佳产了美, 但是使 ’T:人变成畸形:”劳动和资本的矛盾构成现代社会两大阶级不平等的根源,在现存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条 件下,资本家剥削工人,£工接导致丁人和资本家完全不 另一方面,资本和土地也互相冲 “资本在历史上起初到处是以货币形式,作为货币财产,作为商人资奉和高利贷资本,与地产相对 立。
”ISl 从原则上来游.挞开相互投资关系不算,由资本获得的资本利润和南土地获得的地 租此消彼长, 相互冲突、相互矛盾.难怪马克思在《资本论》第 卷巾说,“雇佣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形成 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现代社会的一 大阶级”17I丁资、利润、地租分别 是劳动、资本、土地 三种不同来源的收入.工人把自己的劳动力作为私有财产}}{卖给资本家,以求获 资,维持生存;土地所有者以土地作为私有财产来换取货币:资本家凭借资本作为私有财产进行 “圈地”,』-R 榨工人,生 产剩余价值 在现代社会,私有财产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产生的结果截然不同,资本只不过是其巾一 种私有财产的形式而已,. 仅仅知道“私有财产”和“资本”是一种包含羌系.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其内涵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和澄清=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量使川“私有财产”而较少提及“资本”,《资本论》则立足充 分揭示和批判资本运动的逻辑而较少使用“私有财产”,这显门 “私有财产”中的特殊位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区分了两种货币: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前者的直接形式是 前者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使用价值、后者的月的则是获取更多的价值,即价值的增殖额AC, 称之为 “剩余价值”。
当私有财产转换成货币形式而成为资小时.“价值在这哩已经成为一个过程的主 体,在这 个过程中,它不断地变化货币形式和商品形式,改变着自己的量,作为剩余价值同作为原价 值的自身分 _}{;来.自行增殖着一”IN 增殖是资本的本性.以追求剩余价值为导向的资奉运动自行实现增殖。 资本的唯一目的就是 增殖,其实现增殖的手段尽锋多种多样,例如增强 人工作强度、延长工人工作时间、降低【人工资、提高土地地租、提高商品价格等。但是都不外乎睢从资本的逻辑,想方设法剥 削“被资本”一方.千方百计增加资本剩余价值.恩格斯在总结马克思的”第二个重要发现”时说。 “这样,给这个资本家做事的工人,不仪再生产荇他 JjI{Ih 资本家付酬的劳动力的价值,而且除此之外还 生产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起先被这个资奉家所^ 秆,然后按一定的经济规律在整个资本家阶级中进 行分配.构成地租、利润、资本积累的基础,总之,即非劳动阶级所消费或积累的一切财富的基础:” 191“这样”即资本运动的过程.在文中特指资本支配下的生产活动,它不仅生产工人的劳动力价值,而 且还生产全部的剩余价值 很显然,在引文巾“劳动力价值”和“地租、利润、资本积累”是作为不同 一38— 万方数据 的结果出现的,前者是生产成本,后三者是剩余价值。
这似乎与前文中“工资、利润、地租”三部分的 划分相矛盾,其实不然,此处恩格斯所总结的是资本家榨取的三种剩余价值形式。譬如“地租”,简单 而言,前文中的土地所有者由于自身贫困,不得不出租(出卖)土地,例如早期的“圈地运动”;本段 中的土地所有者是资本家,土地已经转化成资本,从而要求实现增殖。越到资本主义成熟阶段,土地越 是作为资本存在,而不再是简单的生产资料。在资本主义社会,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成为社会的主宰, 也就是说资本在私有财产的构成中占据绝对地位,它主导和支配着私有财产的其他形式。工人的劳动必 须在资本控制下的雇佣关系当中才能产生价值。从而获得工资;土地地租是由资本产生的剩余价值按一 定的经济规律分配而来,土地成为资本。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一切私有财产都渴望转化成资本,屈从资本 运动的逻辑,甘受资本裹挟。所以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这种私有财产资本化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并且 逐渐拉平了“资本”和“私有财产”之间的概念内涵差别,变成“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 二、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 现代社会.“私有财产”趋同于“资本”,因而资本的目的也就是私有财产的 目的,它们都以获取利 润最大化为终极使命,增殖成为它们共同的本质。
现在的问题是: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如何增殖? 马克 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说: “如果说有一个英国人把人变成了帽子,那么,有一个德国人就把 帽子变成了观念。这个英国人就是李嘉图 这个德国人就是黑格尔”。IlOl 一方面,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国 民经济学家把人看成物,当做物质生产过程中的要素,人肩负和承担的任务就等同于机器在生产过程中 的作用。国民经济学把私有财产、利润看做合理的既定事实,以私有财产增殖为出发点,把本应批判的 对象当做极力证明的结果,在此条件下,人遭遇机器一样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另一方面,以黑格尔 为代表的市民社会哲学家把人当成观念,将自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主体性哲学发挥到极致,建立起 以“绝对理念”为最高概念范畴的意识哲学。黑格尔以强烈的历史感规避现实的历史,这种历史感是 “去人”化的.是一种纯粹的思想,因而《法哲学原理》中市民社会的完成之路必然走向理念国家。马 克思不同于李嘉图和黑格尔,在“物与物”的关系和“观念与观念”的关系中揭示“人与人”的关系, 从“现实的生活过程”揭示资本、私有财产增殖的逻辑。马克思按照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三形态理论,将 资本主义社会归纳概括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社会。
人一方面追求人的独立性,另一方面 又不得不以物为基础,受资本的控制,因而现代社会zhengzhi 解放的理想是蹩脚的,zhengzhi 解放不等于人的解 放.它所达到的至多是它所规定能够达到的,在物与物的关系中深层规定着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在资本 主义社会条件下这种物就是资本,就是货币,就是商品。 《资本论》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 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 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Illl 马克思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正是从资本主义社会最普遍的财富元 素——商品出发,逐步揭示出资本运动的逻辑。 众所周知.商品具备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种属性,一方面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承担者,它符合 并且满足人们的需要,另一方面,交换价值构成商品之间得以相互等价交换的前提,援引马克思经常举 的例子:20 码麻布:1 件上衣,在麻布和上衣之间如何能够画等号? 我们只能从耗费的劳动来衡量, 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112120 码麻布之所以能够和 件上衣相互等价交换,并不在于麻布和上衣之间 就使用价值有何直接关联,也就是说麻布和上衣的有用性质在此根本不用涉及,因为它们得以等价 交换 的基础是20 码麻布和l 件上衣都凝聚着相等的抽象劳动。
麻布和上衣,就使用价值而言,各不 相同, 存在质的差别;而就交换价值而言,只有量的差别,并且劳动量和劳动时间容易换算。在物物交 且便于携带私有财产,这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必然导致股票等有价证券和电子货币的兴起,成为货币资本的新兴表 ~39— 万方数据 现形式。然而.不论资本的形式如何变化,它的增殖本性都未曾改变,并且旨在加剧这种增殖。 所谓资本增殖,就是 获取最大化的抽象劳动量+这和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从{ji 发点和根 本原则上截然不同、纯粹的使用价值的生产符合人的真实需要,其具体劳动是人自我实现的活动形式。 然而交换价值的生产则主要取决于市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买卖,赚取差额利润.、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表 现为商品的堆积:所谓“堆积”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是商品并不是在资本主义丰十会才突然 本主义社会也有零星的商品存在;二是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才真正成为一种}}会的基本粒子,商品交换成为一种最普遍的社会活动方式,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指向抽取商品背后的价暾并 f1.进行价值交换以 求获得最大化的剩余价值 资本支配下的生产活动、经济活动等一切社会活动对劳动者来 兑只会有一种结果:拼命十活以求获得极低丁资来维持“劳动者”存在二马克思批判同民经济学的发点和落脚点也 就在 此.承诺非人的结果的合理性,其对结果的论证也只能是非人的,“在同民经济学假定的状 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丁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r与有表现 化、外化?”mI资本运动的过程也就是人对象化的非现实化的过程,谋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劳动只能 il:具体劳动屈从于抽象劳动,马克思将这一现象称之为劳动的异化.即异化劳动, 马克思从丁人同劳动过程相异化,丁人同劳动产品相异化,T_人同人的本质辑 异化,r人同他人 另一个东西,我的活动是另一个东西,而最后,——这也适用于资本家,——则表现为一种非人的力量 统治一切.”It41 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和资本家都不过是雇佣条件下资本增殖的手段,T 人和资本 着“非人”的生活.町见,异化劳动在资本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普遍存在,资本决定了劳动必然走向异 化。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大工业兴起和蓬勃发展时期,“一切财富都成 工业的财富,成了 劳动的财富.而工业是完成了的劳动.正像工厂制度是工业的即劳动的发达的本质,而工业 资本是私有 财产的完成丫的客观形式一样。——我们看到,只有这时私有财产才能完成它对人的统治,并以最普遍 的形式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力量,:”5l 在工业占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实现增殖的主要方式是通过 生产.闲而-F..,ik资本是私有财产的完成了的客观形式,同时马克思指 “这时”私有财产才完成 的统治”并且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力量”:“这时”特指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科学大发展和地理 大发现 使得 业资本不仅仅实现对社会的统治和对人的统治,而且使世界市场得以形成,人类步人世界历史, 工业资本实现世界历史性的人的统治。当今社会,尽管 业资本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 的挑战,但是其实质仍然没有改变,那就是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依然对社会对人进行统 治,社会中所谓 行业和职业的 就不能存活下来。现代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受资本的主宰和统治,只要人处于现代社会之中就永 远无法真正摆脱异化 劳动的处境 以』二就是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和劳动的关系,也就是资本和异化劳 论述完私有财产和资本、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和劳动( 资本和异化劳动) 的关系,那么剩下 的就是如何理解私有财 产和劳动的关系.也就是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二 三、私有财产和劳动 马克思在《1844 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私有财产和劳动”章节这样说道:“私有财产的主 体本质. 作为白为地存在着的活动.作为主体.作为个人的私有财产,就是劳动。
”ml 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就是劳 动.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前文中已经将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和劳动的关系揭玎亡 fn 来,我们不难 发现,资本和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和劳动,两两之间形成了一种对应关系,简单阱来,私有财产包含资 本.劳动包含异化劳动。f=}j 而,资本和异化劳动是一组资本主义社会的概念范畴.私有财产和劳动是一 组人类社会的概念范畴。这样,我们也就能够比较容易理解《18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 之间的逻辑内涵关系,它们要解决和回答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前者提纲挈领,后者充分论证:前者直接 ——40—— 万方数据 着眼于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并且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提出并且予以充分论述;后者通过揭示 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从而完成现实的历史:资本批判,实现对人的存在论追问。 在人类社会意义上,劳动构成人的私有财产。譬如,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个人的劳动构成个人的私 有财产;在前阶级社会,个人的劳动作为自在劳动属于人自身,也就是个人的全部财富。在资本主义社 会,马克思将“私有财产的关系”区分为“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的关系”和“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的关 系”,并且“劳动和资本的这种对立一达到jiduan ,就必然是整个关系的顶点、最高阶段和灭亡。
”旧异化 劳动和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互为前提、互为结果,当劳动和资本的对立走向jiduan .异化劳动和资本的前 提都将解构,两者的关系就会灭亡。马克思从商品出发,通过商品的二重性揭示劳动的二重性,从而质 疑利润( 剩余价值) 的合理性,对国民经济学当做基石的“利润”进行前提批判,作出资本和私有财产 的区分,揭露资本和异化劳动的主奴关系,恢复私有财产和劳动的合理性内涵,因而马克思如此论断: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 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 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呷】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是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反言之,实现了的私 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也就是共产主义。资本以增殖为其根本属性,它只能存在或者灭亡,而无所谓超越。 需要超越的对象是私有财产,也就是把人从异化劳动的状态中拯救出来.实现人的自由劳动.劳动成为 人的真实需要。 “我的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因此是生活的乐趣。”[191 自由的生命表现也就是“人向自 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实现生存到生活的跃迁,此时人的自由劳动也就构成了人的私 有财产。
在人类社会的大尺度中,私有财产和劳动几经扬弃,实现真正的统一。 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内.明显地把劳动划分为三种形式或者阶段:自在劳动、异化劳动和自由劳 动。自在劳动类似于动物的生理机能.异化劳动将人贬低为机器。自由劳动要求实现人对生命的真正占 有。就本质而言,劳动就是自由劳动,“外在目的失掉了单纯外在自然必然性的外观,被看做个人自己 提出的目的,因而被看做自我实现,主体的对象化,也就是实在的自由,——而这种自由见之于活动恰 恰就是劳动”。1201 我们常常把“劳动”挂在嘴边,人类历史作为“劳动”的“堆积”,然后却从未真正走 近过“劳动”.体验过“劳动”,实现过“劳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才成为必 需,才能真正理解“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和“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的相互关系和不同内涵,私有财 产为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提供了条件和基础.劳动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目标。因此,马克思 的共产主义不是既定的目标,它只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逻辑结果,“共产主义是最近将来的必然的形 式和有效的原则。但是,共产主义本身并不是人的发展的目标,并不是人的社会的形式。”1211 共产主义以 何种形式出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必须以人的自由劳动为内容。
私有财产作为社会财富贯穿人类历史 始终.当中舍弃的只是私有制和财产权。 [参考文献】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337、338页。 [2][5】[13][1415】[16][17】【18][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年,第283、269—270、 268、349、293、289、283、297、311 f31f41『10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9、69、136页。 f61f8][11][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00l页。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年,第38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74 41—万方数据
本文标签: 私有财产 刑法中的财产性质及财产控制关系研究 总裁的私有宝贝下载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