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3 17:01:04 | 人围观 | 编辑:noble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潘亦纯 程维妙 侯润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碳达峰、碳中和将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和产业?金融支持绿色低碳会出哪些政策和工具?3月6日,新京报举办2021全国lianghui 经济策论坛低碳,邀请经济和能源领域专家进行讨论。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在这一线上论坛上表示,现在我国人均碳排放量已经有7吨了,不能涨太多,但人均GDP又要从1万美元提升至3、4万美元,这就要求采取低碳、甚至零碳的办法来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本上要靠技术,因此,我国可能要面临一个相当大规模的技术转换过程。
刘世锦表示,这种技术有三大特点,一,它应该是高生产率、高附加价值、高技术含量的;其次,应该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第三,与传统的生产方式、工具相比,成本也要低,总结来说,就是高生产率、低排放,低成本,要求听起来相当高,创新不容易,能不能做到?我觉得还是有可能做到的,光伏、风能发电就是很好的例子,过去10年低碳,光伏发电成本降了80%以上,风能发电的成本降了30%以上,这就是下一步技术创新的方向。
刘世锦认为,往后,更重要的是要推动大量绿色技术逐步、更多地涌现出来,不管什么领域的技术,都应该是绿色技术,不是绿色技术是不合格的。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程维妙 侯润芳 编辑 赵泽 校对 张彦君
本文标签: 低碳 低碳经济低碳生活 低碳产品包括 低碳考试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