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货币中性,货币中性论是指货币的变动什么

你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什么是货币中性,货币中性论是指货币的变动什么

什么是货币中性,货币中性论是指货币的变动什么

2023-07-30 00:16:00 | 人围观 | 编辑:wyc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阐述什么是货币中性,即货币中性的定义、货币中性的假说、货币中性的验证以及货币中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什么是货币中性,货币中性论是指货币的变动什么

1、货币中性的定义

货币中性是指货币的增量变化不会直接影响实际经济变量的长期均衡水平,即不会影响实物物品的生产、交换和分配,而只会影响货币价格的水平。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货币中性与货币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程度有关,实体经济指实物物品的生产、交换和分配等活动。货币中性的存在意味着,在长期的情况下,货币的变化不会影响实体经济,只会影响价格水平。

然而,货币中性并不是一种绝对存在的现象。在短期内,货币供应的波动往往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即会引起经济波动。因此,在理解货币中性概念时,需要明确其长期和短期的含义,以及与实际经济变量的关系。

2、货币中性的假说

货币中性假说是基础宏观经济理论的核心之一。其基本思想是,货币政策只会影响物价水平,而不会对实际经济产生影响。这是由经济学家们对货币政策的实践和经验观察所得出的结论。货币中性假说通常包含两个部分:货币中性狭义和货币中性广义。

货币中性狭义又称经典货币中性,它源于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货币中性狭义认为,在长期内,货币供应的变化不影响实际经济变量的长期均衡水平(如劳动力、技术、资源)。在长期内,货币供应的变化只会影响价格水平。货币中性狭义的基本思想是,人们的经济行为不会因为货币供应的变化而改变,因此,货币供应的变化不会影响经济的长期均衡水平。

货币中性广义又称现代货币中性,货币中性广义是对货币中性狭义的补充和扩展。货币中性广义认为,货币供应的变化虽然不会短期内影响实际经济的长期均衡水平,但实际经济变量的长期均衡水平会受到政策的干预,因此,货币供应变化会影响实际经济的短期变量,如失业率和产出水平等。

3、货币中性的验证

货币中性假说是经过实践和经验验证的。早期的经济学家既不知道货币总量,也不知道货币对物价的长期影响。直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对货币政策的研究和经济计量学方法的发展,人们才开始对货币中性假说进行经验证实。

其中最著名的实证结果是Friedman等人的时间序列分析,也是货币中性假说的最有力的支持证据之一。Friedman等人通过对美国经济数据的历史分析和计量方法的验证,认为货币总量增加1%,价格水平将永久性上升1%。这个结论表明了货币供应和价格水平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并从经验上验证了货币中性假说。

同时,近几十年来,学界也出现了一些研究结果挑战货币中性。这些研究结果基本都是在短期内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支持了货币中性广义的观点,即货币政策虽然不会长期影响实体经济,但会影响实体经济的短期变量。

4、货币中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货币中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货币中性保持了资本市场价格的平稳,稳定的价格有利于资本的流动和投资的安全。货币供应增加时,会导致价格上升,从而降低了实际收益和购买力,这会ciji 更多的资本流动到非货币资产,提高了非货币资产的价格。这样,货币中性对实体经济产生了稳定的作用,为资本市场的平稳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另一方面,货币中性也有其影响的局限性。在短期内,货币供应变化可能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波动,如失业率的上升和产出水平的下降。这时,货币政策可以采取逆周期政策,通过改变利率和货币供应等手段来缓解经济波动,从而增加了宏观经济的稳定性。这也为货币中性假说提供了一定的修正空间。

总结:

货币中性是指货币的增量变化不会直接影响实际经济变量的长期均衡水平,只会影响货币价格的水平。货币中性假说是一种基础宏观经济理论。货币中性广义认为货币政策虽然不会长期影响实体经济,但会影响实体经济的短期变量。货币中性对宏观经济有双重影响,其中保持资本市场价格平稳有利于资本的流动和投资安全,但也存在其影响的局限性,在短期内,货币供应变化可能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波动。

本文标签: 货币中性是哪个学派的观点 货币主义货币中性 货币中性是什么意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