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5 19:45:02 | 人围观 | 编辑:wyc
《以书愤其二》是 经典文学作品之一,作者孟郊的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道德风气的不满和对士人的期望。本文将引出孟郊的背景和该诗的翻译及原文,分别从主题、意象、用典和反讽手法四个方面阐述该诗,并探讨其对现今社会的启示。
一、主题:士人应遵守邪不去正的道德准则
孟郊在《以书愤其二》中直接表达了对士人缺乏道德观念和正义感的不满。全诗揭示了一种社会病态,即邪不去正,极权** 迎合而成的道德崩塌。而士人在其中扮演了推波助澜者的角色。
如果我们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以书愤其二》中所批判的那种虚伪的士人形象也是那个时代的常见现象,而孟郊的这首诗反映了他对那种现象的强烈不满。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许多人因道德缺失导致的种种恶行。
二、意象:日落西山象征黑暗潜入
《以书愤其二》以日落西山作为开头,这项以黄昏始的漫章发展到了昏黑。这个意象象征着黑暗潜入,暗示着其后续内容中那些罪恶。孟郊用这个图像代表人世间的悲惨和毁灭。
《以书愤其二》中的意象揭示了更大的一个气氛,这个气氛映照出整个社会中深陷的黑暗,成了一个人们自私和手段残酷的场所。孟郊因此希望士人承担一些社会责任,站在清晰正确的一边。
三、用典:描绘社会黑暗面
《以书愤其二》中不乏成语典故,如“京问东来始识路”、“人事如棋,日月如梭”、“卖文巧言如簧,蔽日遮天”等,表达出作者对当时社会复杂和道德水平低下的忧虑。
这些用典呈现了社会的黑暗面,督促士人行世道正义之事,宜遵行道德准则,回归道德的正确性。此外,《以书愤其二》中的典故也启示着现代社会中我们所面临的众多的深层社会问题,以及我们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四、反讽手法:愚民政策逆向思维
《以书愤其二》中这句“童子何知书,识字不凭他”是一个典型的反讽。略有些许调侃错落在短句间,形式简洁而自然,这种句子转折意儿显然,它采用的是愚民政策的逆向思维,让人们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哪怕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孩子也能感受到读书带来的愉悦。
这反讽的用意是让社会中的各种人都更加明白理解读书的意义,同时也鼓励人们更加积极地去学习。这种思路对现在社会中努力去拓展教育的重要性应该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总结:
孟郊在《以书愤其二》中对当时社会的不作为和道德颓败进行强烈的谴责。他在文中通过主题、意象、用典和反讽手法四个方面的运用,展示了自己对道德和人性深深的忧虑。虽然《以书愤其二》已有千年历史,但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它仍有着很深刻的启示意义,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对于人本身的道德境况的关注和担忧,是与时俱进的,这是我们应该去始终保持着的关注。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