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3 04:14:35 | 人围观 | 编辑:wyc
农历十一月十一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全球狂欢购物节“双十一”的起源。本文将从历史渊源、文化传承、商业渗透、社会影响及文化创意五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阐述,在介绍历史渊源时,将聚焦于古代祭祀文化的发展,探究十一月十一的寓意;在文化传承部分,将介绍民俗习惯与文学艺术的关系,并探讨“双十一”现象的成功原因;商业渗透部分,将分析电商商业模式的创新及其带来的商业变革,以及电商对于传统零售业的冲击;在社会影响部分,将探讨玩具文化、网络文化与消费伦理等在“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中的表现;最后,将借助“剁手党”、“口红效应”的例子,介绍文化创意的消费现象。
历史渊源
农历十一月十一早在古代就有祭祀之礼。传说,在商朝,天地未分开时,万物浑沌一片,无法分辨,后来伏羲、女娲分开天地,同时也分出了各种事物,于是神祗降临,带来自然和福祉。在商周时期,人们由于崇拜物神,采取祭奠方式,端午祭龙、中秋祭月、重阳秋祭、元旦祭日等俗称的祭祀文化得以释放和传承。而十一月份,正是秋季收获的季节,因此也是向神明祭祀、感恩丰收的好时节。自此,十一月十一早已成为古人祭祖、依古典传统祈福的日子。
另一方面,传说中的双十一,始于20世纪40年代之后。这一天,被视为“光棍节”,在西单地区被大学生们定为异xingjiao 友的日子,是挣脱“光棍”身份、寻找“另一半”的日子。在经济、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它迅速传遍了全国。
文化传承
民俗与文学艺术在传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失落的乐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诗歌作品,则成为了文艺电商平台营销的代表作品。
“双十一”现象的成功原因,在于其符合了年轻人的消费逻辑:快捷、便利、优惠、省钱。当消费主义侵袭进来,年轻人面临巨大经济压力,对物质的需求,以及对社会角色的不稳定埋下伏笔,“双十一”则顺应了年轻人的消费理念,大打“便宜”、“超值”推销,自然得到青年消费者的广泛追捧。年轻人利用页面互动获取优惠券、助力赚红包,将购物过程变成了互动游戏,同时也成为“双十一”商业模式的理念与成功之处。
商业渗透
自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在2009年11月首创“双十一”单品大促销以来,它已成为中国电商最具代表意义的购物节之一。仅2019年,双十一全球狂欢购物节的交易额达到4384.5亿元。电商商业模式的创新带来了商业变革,使得消费者的购物模式以及购物体验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电商已成为了支撑金融、供应链、物流等一系列产业体系平稳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助力数字商业经济蓬勃发展。
随着电商的崛起,实体零售市场开始出现滑坡,甚至出现了多家连锁巨头的破产。一些传统零售门店不得不主动寻找出路,通过电商平台转型,或是借力线上活动进行转化,以此来应对对经营情况的不利影响。
社会影响
新奇、独特的游戏、玩具,成了广大年轻人心仪和崇拜的文化载体。电商平台营销推出了粉丝周边产品,例如周杰伦剃光头人偶、小黄车充电宝、周杰伦演唱会门票、成龙签名海外版等,一时间变成网友们分享微博、朋友圈的话题。购物车总金额破亿元、千万人次浏览量、史上最大规模物流、顺丰每小时1500条快递......这些数字与数据变成了“双十一”的标志性符号。
“双十一”也代表了一种消费观:随着科技、商业、社会等多元素制造的消费场景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把产品价值从物质和实际物品的交换中抽离出来,追求消费的仪式、情感和涵义。此外,人与电器相互依存的科技时代营造出了“口红效应”之类的词语,说明了时代发生的变化。
文化创意
“剁手党”、“口红效应”成为了文化创意消费现象的代表:
如今,“双十一”节推出的周边产品日益丰富,从限量版T恤、毛衣到宠物玩具、潮人单品,甚至新晋品牌、动画场景营销都加入其中。白酒行业也顺势进入“双十一”场景,积极挖掘白酒消费潜力,推出定制“双十一”酱府酒。而“口红效应”则是消费者对于单品立体感、颜色、质感、口感等全方面体验的渴望,电商销售平台对于口红类商品也进行了极力推销。这些文化创意的消费现象,给电商平台带来了更多可塑性,也催生了更多文化创意的涌现及市场的拓展。
总之,“双十一”以农历十一月十一为起点,代表了一种新的风尚与消费方式,不仅是节日,更是思潮、商业、文化、科技、艺术与传承的交织疆场。
本文标签: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