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1 10:43:47 | 人围观 | 编辑:wyc
本文细致探讨了带有“屈”字的成语,包括“屈服”,“屈指可数”,“屈尊”和“屈曲”。文章从成语含义、来源、用法和文化内涵四个方面详细讲述,让人深入了解这些成语的使用方法和背后的文化意义。
“屈服”是指在强权或逼迫面前,主动放弃原来的主张或意见,而接受对方要求或坚持。
成语的来源是《史记·卫康叔虞仲列传》:“郑人为晋所困,虞卿屈膝而请之,晋遂与和。”这表示虞卿了解形势,接受现实,屈膝认输,以求求得晋国的帮助。
“屈服”成语的使用场景很广泛,可以用于zhengzhi 、商业、学术等各个领域。它告诉我们,识时务者为俊杰,有时候我们需要识别形势和权衡利益,适时屈服并不代表失去尊严或自由,反而可能换得更好的结果。
“屈服”成语还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柔能克刚”的思想,坚持自己原则的同时,也需要委婉地表达和妥协,从而达到和谐。
“屈指可数”是指数量很少,用手指头就能数得过来。
成语的来源是《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有三千学生。弟子曰:‘可谓至德至孝至仁至智矣。’孔子曰:‘三千者,可使复计其数,试试余指。’”这也说明孔子能够管理和教育大量学生,但在这些学生中,真正能够在思想、德行、能力等方面得到称赞和培养的,只有数以手指头可数的几个人。
“屈指可数”可以用于各种场合,特别是描述数量不太常见、少之又少的事物。例如,在表达极少量的食物、资源、机会等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增加语气和表现力。
此外,“屈指可数”还体现了中华古代尊师重教的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评价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师父”的手中,可以为后人提供重视师生关系的参考。
“屈尊”是指有地位、有权势的人向下挪动自己的位置,以谦逊、和蔼、低调的方式对待下属或平民百姓。
成语的来源是《增广贤文·忠邑篇》:“孔子居丧,鲁公来吊。赐之羹,不吃而去。公问其故。对曰:‘来,吾与之言礼。而君入此门,是以有羹,不食羹也。长者居丧,虽有肉,不入口者三日;父母之丧,则三年。知礼者止于此,糟糠之妻不下堂,知礼者止于此。屈尊以求士,无所不至,以求益也。吾居喪而不屈尊,以觀衆庶之志也。’”孔子在居丧期间,鲁公前来吊唁,送来食物,但孔子却以礼让为重,不吃,旨在教育鲁公尊崇礼仪和表明自己的操守。
“屈尊”成语通常用于描述有特权、有权力、或有身份的人对待普通百姓非常和善、尊重和关爱,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敬意和诚心。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尊师重道的思想是“屈尊”的背后,它告诫人们,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和社会阶层,都要做一个有原则、有胸怀的人。
“屈曲”是指身体或形状弯曲、屈曲、弯曲、折叠。
成语的来源是《庄子·逍遥游》:“故曰:六畜不知归,知归之不归其所;百木不知禁,知禁之不禁其本。此之谓内圣而外王,亦曰屈曲者也。”庄子用“屈曲者”来提醒人们,万物在宇宙间的运动都是循规蹈矩而有条不紊的,每个物体都有它自己的本性和规律性。
“屈曲”成语能够用在不少场景,如描述人体、动物、植物、道路和地形等形态、状态、走势等。
在中国文化中,“屈曲”还代表了生命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不枯竭不止的生命力,人们尊重并借鉴生命形态,强调人的身体和精神要遵循自然法则和内在规律的思想。
总结: 以上四个带有“屈”字的成语包括“屈服”、“屈指可数”、“屈尊”和“屈曲”都在中华文化传承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些成语不仅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同时也是文化底蕴的体现。他们教 导我们面对现实时具备适应性和理智,同时强调现实与道德的平衡,所以,这些成语已经成为我们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媒介,我们也应当发扬其精神。
本文标签: 屈聱的成语 带有屈字的四字成语 带有屈字的成语有哪些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