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病毒

你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病毒

2023-04-12 09:03:46 | 人围观 | 编辑:wyc

脊髓灰质炎病毒,疾病有很多种。在疾病的治疗上,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药物是治疗疾病的最佳选择。这种治疗方法对稳定患者病情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在使用这样的治疗方法时,并不能随意进行。很多人不关注这个。小儿麻痹症是什么病?很多人不理解。

面对小儿麻痹症,我们首先要了解它,这样我们在治疗的时候才能知道什么样的治疗方法是最好的,这对于患者的疾病控制也是很有帮助的。

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病毒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部分病毒可侵入神经系统。大多数患者是1至6岁的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的肢体疼痛和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轻度非特异性病变、无菌性脑膜炎(非麻痹性脊髓灰质炎)和各种肌群的弛缓性无力(麻痹性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患者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与之相关的肌肉失去神经的调节而萎缩,同时皮下脂肪、肌腱和骨骼也萎缩,使全身变瘦。

支票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多正常。

2.脑脊液检查

细胞数量迅速减少,但蛋白质数量增加,形成蛋白质细胞分离现象。

3.病毒分离法

发病后一周内可从咽部和粪便中分离出病毒。可用咽拭子和肛拭子采集标本,保存于含抗生素的汉克斯液中,反复协同检查可提高阳性率。

【脊髓灰质炎(又名小儿麻痹)】

摘要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四肢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弛缓性麻痹。流行时多为隐性感染,无麻痹病例,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尤其是普及疫苗接种前的婴儿,故又称脊髓灰质炎。

病因疗法

脊髓灰质炎病毒从口咽或肠粘膜侵入人体后,可在一天内到达扁桃体、咽壁淋巴组织、肠壁聚集淋巴组织等局部淋巴组织,将病毒局部排出。如果此时人体产生大量的特异性抗体,就可以局部控制病毒。形成隐性感染;否则,病毒进一步侵入血流(第一次病毒血症),在第三天到达各种非神经组织,如呼吸道、肠道、皮肤粘膜、心脏、肾脏、肝脏、胰腺、肾上腺等,特别是全身淋巴组织,第四天至第七天再次大量进入血液循环(第二次病毒血症)。如果此时血液循环中的特异性抗体足以中和病毒,疾病就会发展至今,形成顿顿。

只有上呼吸道和肠道的症状,没有神经病变。少数患者可能是因为病毒毒力强或血液中抗体不足以中和病毒而感染。病毒可随血流通过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严重者可瘫痪。偶尔病毒可沿外周神经扩散至中枢神经系统,而特异性中和抗体不易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和肠道,因此脑脊液和粪便中的病毒可持续较长时间。因此,人体血液循环中是否存在特异性抗体,其出现的时间和数量是决定病毒能否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因素。许多因素可以影响疾病的结局,如着凉、疲劳、局部ciji 、损伤、手术(如预防性注射、扁桃体切除术、拔牙等。)和免疫力低下,这些都可能促进瘫痪的发生。孕妇生病容易瘫痪。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年患者病情较重,瘫痪病例较多。在儿童中,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患重病和瘫痪。脊髓灰质炎最突出的病理改变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散在、多发性不对称病变(此病毒为神经毒性),可累及脑、中脑、延髓、小脑、脊髓,以脊髓损伤为主,脑干次之,尤其是运动神经细胞。脊髓多被颈、腰段前角的灰质细胞破坏,所以四肢瘫在临床上很常见。大脑的大部分脑干中枢和运动核均可受损,以网状结构、前庭核和小脑被盖核为最常见的病变,而大脑皮层很少表现出病变,运动区即使有病变也多为轻度。偶见交感神经节和外周神经节病变,软脑膜上可见散在的炎性病变,蛛网膜很少扩散,脑脊液出现炎性改变。大部分没有瘫痪的神经系统疾病都是轻度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经口进入人体后,侵入咽、肠淋巴组织,形成隐性感染;抗体低的病毒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病毒血症。如果机体缺乏免疫力,病毒随血流通过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沿神经纤维扩散,引起无麻痹期症状;如果运动神经元严重受损,会导致肌肉瘫痪,引起瘫痪症状。

症状

如果易感者在旅游季节与患者接触后出现多汗、易怒、过敏、咽痛、颈及后肢疼痛、僵直、腱反射消失等现象,应怀疑该病。前驱期应与普通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和胃肠炎相鉴别。麻痹前患者应与各种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鉴别,弛缓性麻痹的出现有助于诊断。

潜伏期为3 ~ 35天,一般为7 ~ 14天。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有无瘫痪,可分为隐性感染型、挫折型、无瘫痪型和瘫痪型。

1.隐性感染(无症状型):所有感染者的90-95%,感染后无症状,病毒繁殖仅停留在消化道,不产生病毒血症,不浸入中枢神经系统。然而,可以在咽和粪便中的病毒中发现特异性中和抗体。

2.不连续型(轻度):约4-8%的病毒侵入全身非神经组织,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可有上呼吸道炎症症状,如不同程度发热、咽喉不适、咽部充血、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扁桃体肿大等。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腹部不适等。(3)流感样症状、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症状持续1-3天,自行恢复。

3.无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神经纤维遍布全身,发病初期可在此阶段引起症状,但多数患者可无症状或症状减轻

恶心。呕吐、头痛、咽痛、便秘、弥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部渗出物、腹泻等。持续1~4天。如果疾病没有发展,就是挫折型。

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病毒

(2)瘫痪前驱期症状消失后1 ~ 6天,体温再次升高,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皮肤发红、暂时性膀胱括约肌紊乱,颈、躯干、四肢后方肌肉僵硬、灼热,常出现便秘。体检显示:

三脚架征:即患者坐起时需要双手支撑在床上,如三脚架,以支撑姿势;

吻膝试验阳性,即患者坐起、屈颈时嘴唇不能碰到膝盖;

小儿麻痹症

(3)头下垂时,即手放在患者肩下,躯干抬起时,正常人头部与躯干平行。

如果病情止于此,3-5天后退热,则为非麻痹型。如果病情继续发展,在瘫痪前12-24小时常出现键反射改变,先是浅层反射,然后是深层腱反射抑制。因此,早期发现反射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3)麻痹期从麻痹前期的第3、4天开始,多数在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麻痹,并逐渐加重。当体温恢复正常时,麻痹停止发展,没有感觉障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脊髓型是最常见的类型。以弛缓性麻痹、不对称、腱反射消失和肌张力降低为特征。下肢和大肌肉群比上肢和小肌肉群更容易受累,但可能只累及一个肌肉群或四肢全部瘫痪。比如涉及颈背肌、膈肌、肋间肌时,直立、坐起困难,呼吸运动障碍,矛盾呼吸。

2.延髓型又称球形型,是脑神经运动核和延髓呼吸循环中枢受侵所致。此型占麻痹型的5% ~ 10%,呼吸中枢受损时出现呼吸不规则和呼吸暂停;当血管运动中枢受损时,血压和脉率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两者都是致命的病变。脑神经受损时,有相应的神经麻痹症状和体征,特别是面神经和X线。

3.脑型少见;以高热、躁动、惊厥或嗜睡、上运动神经元痉挛性麻痹为特征。

4、同时混合以上几种类型的表现。

(4)恢复期瘫痪从远端肢体开始,持续数周至数月。一般8个月内可完全恢复,严重者需6至18个月或更长时间。

(5)后遗症严重者,患侧肌肉萎缩,神经功能无法恢复,导致患侧肢体畸形。某些瘫痪病例在感染数十年后出现进行性神经肌肉无力和疼痛,患肢瘫痪加重,称为“脊髓灰质炎后肌萎缩综合征”。原因不明。

并发症:外周或中枢性呼吸麻痹可导致吸入性肺炎、肺不张、化脓性支气管炎和呼吸衰竭,导致大出血;长期卧床可引起褥疮和氮钙负平衡,表现为骨质疏松、尿路结石和肾功能衰竭。

接种疫苗

有两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口服用萨宾疫苗为主动减毒疫苗,注射用沙克疫苗为非主动疫苗。这两种疫苗都很有效,但各有利弊。接种疫苗最大的好处是它是死疫苗,所以不会引起麻痹症状。口服疫苗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通过粪便排泄,这样接触者也可以受到疫苗的影响。正是基于这种扩大保护区域的考虑,我国采用口服疫苗,其缺点是可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时间表与百白破疫苗一起给出。如果脊髓灰质炎在未来消失,可能会改用注射疫苗,以避免瘫痪的副作用。

支票

1.脑积水:多数是瘫痪前的异常。外观略混浊,压力略增,细胞数略增(25 ~ 500个/mm3)。在早期阶段,中性粒细胞是最多的

3.病毒分离或抗原检测:发病后一周内可从鼻咽部和粪便中分离出病毒,粪便可保持阳性2-3周。早期从血液或脑脊液中分离病毒更有意义。一般采用组织培养分离法,近年来采用PCR法检测肠道病毒RNA比组织培养更快更敏感。

4.血清学检查:型特异性免疫抗体滴度可在第一个周末达到高峰,特别是特异性IgM上升速度快于IgG。可采用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酶标法检测特异性抗体,其中中和试验较为常用,因其持续时间较长,双份血清效价升高4倍及以上即可确诊,补体结合试验转阴较快,中和试验如期阳性,往往提示既往感染;两个都是阳性,说明近期感染。最近,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原和特异性IgM单克隆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有助于早期诊断。

鉴别诊断

(a)传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或格林-巴利综合征。

多见于大龄儿童,散发起病,不发热或低热,伴有轻度上呼吸道炎症症状,逐渐弛缓性麻痹,呈上升性和对称性,常伴有感觉障碍。脑脊液的特点是蛋白质增多,细胞减少。瘫痪恢复快且完全,后遗症少。

(2)家族性周期性麻痹

罕见,不发热,突然瘫痪,对称,进展迅速,可遍及全身。发作时血钾低,补钾后恢复快,但可复发。往往有家族史。

(3)周围神经炎

可由白喉后神经炎、肌肉注射伤、铅中毒、维生素B1缺乏、带状疱疹感染等引起。病史和体格检查可用于鉴别,脑脊液无变化。

小儿麻痹症

(四)其他导致截瘫的病毒感染。

如柯萨奇和埃可病毒感染,临床上很难区分,如有胸痛、皮疹等典型症状者,有助于区分。诊断依赖于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

(5)日本脑炎

应该和这种病的脑型相鉴别。日本脑炎多发生在夏秋季,起病急,常伴有精神障碍。外周血和脑脊液主要是中性粒细胞。

(6)假性麻痹

婴幼儿可能因外伤、骨折、关节炎、维生素C缺乏引起骨膜下血肿等导致肢体活动受限,应仔细检查和鉴别。

并发症

1.水电解质紊乱:呼吸肌麻痹患者长期使用人工呼吸机时,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高烧、出汗、呕吐、腹泻、不能进食和血气变化都会引起严重的生化紊乱。过量补液会导致水肿和低钠血症。

2.心肌炎:病毒可直接侵入心肌,引起心电图T波、ST段、P-R间期的改变,见于10% ~ 20%的病例。

3、高血压:可由以下因素引起:缺氧;下丘受累导致持续高血压,进而导致视网膜病变、惊厥、意识改变。

4.肺水肿和休克:发病机制不明,常见于死亡病例的末期。

5.消化道穿孔和出血:已观察到胃和十二指肠急性扩张、盲肠穿孔、十二指肠、胃和食管急性溃疡、全胃肠道多发性糜烂伴大出血和肠麻痹。

6、肺不张和肺炎:常见于重度延髓麻痹(、脑神经受累)或延髓脊髓麻痹导致呼吸肌麻痹或吞咽肌麻痹,气管切开可加重。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革兰氏阴性菌,常对常用抗生素耐药,化学预防无效。

7、尿路感染:常与留置导尿管有关,化疗和潮式引流通常无效。长期卧床休息和钙的动员常导致肾结石并发感染。多喝水,限制含钙食物,酸化尿液,使用水杨酸p

患者卧床1周直至退烧,隔离40天,之后至少2周避免体力活动。躺在床上时,利用踏板使脚和小腿有一个正确的角度,有利于功能恢复。

2.对症治疗

解热镇痛药和镇静剂可用于缓解全身肌肉痉挛、不适和疼痛;每2 ~ 4小时湿热敷一次,每次15 ~ 30分钟;热水浴也有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对幼儿,与镇痛药物有协同作用;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天)2 ~ 3天可缓解病情。干扰素可在早期使用,100万U/d,肌肉注射,14天为一疗程;轻微的被动运动可以避免畸形。

3.停效期间

(1)正确姿势卧床时,患者身体应呈一条直线,双膝微曲,可用木板或沙袋将臀部和脊柱伸直,脚踝呈90度。疼痛消失后立即进行主动和被动运动,避免骨骼畸形。

(2)适当营养应给予营养的饮食和大量的水。如果是环境温度过高或热敷引起的出汗,要加钠盐。厌食时,可用胃管保证食物和水的摄入。

促进神经传导的药物治疗,如地巴唑、加兰他敏、维生素B12等。继发感染者应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4)延髓麻痹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头低位(床脚抬高至20 ~ 25),避免吸入唾液、食物、呕吐物等。前几天避免用胃管喂养,采用静脉途径补充营养;每天测两次血压。如果有高血压脑病,要及时处理。声带麻痹、呼吸肌麻痹者需气管切开,通气障碍者需机械辅助呼吸。

4.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尽早开始主动和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针灸、按摩、理疗也可用于促进功能恢复,严重的肢体畸形可通过手术矫正。

疾病预防

1.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我国目前使用的是、、类混合糖丸疫苗(脊髓灰质炎减毒病毒制成)。生后两个月服用,连续三次,每次间隔不少于28天。一岁时口服,四岁时再口服一次。到目前为止,我国所有儿童都接种了“糖丸”疫苗,而国际上常用的剂型是液体疫苗。

2、对已发病的患者,从发病之日起隔离不少于40天。同时,对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被污染的用具要及时消毒。

临床护理

1.饮食护理:给孩子吃富含营养、高蛋白、高脂肪、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2.重建肢体动作的协调性:护士要引导患儿注意力集中,做关节伸展动作,被动完成关节伸展动作,让患儿做往复屈伸摆动训练,逐渐学会控制摆动方向,重建肢体动作的协调性。

3.预防关节粘连:护士应指导患儿做无固定关系的全方位大幅度运动,增强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观察四肢的血液供应,增加运动量,预防关节粘连。

4.恢复和提高关节活动度:主动锻炼要让孩子尽可能多的锻炼关节。对于肌力较弱、关节挛缩的患儿,护士应辅助全方位被动运动,增强肌肉和局部血液循环,以恢复和改善关节活动度。

5.改善步态的训练:护士指导患儿站立,单腿站立,左右移动重心,缓慢迈步,然后练习在水平道路、坡道、上下楼梯上行走,注意尽量直立,不摇摆,保持步态平衡,充分利用术后肌肉力量和平衡、关节稳定或肢体长度改善来改善步态,防止变形,达到矫正的目的。(来自搜狗百科)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什么病毒?如何防范这种病毒?】

脊髓灰质炎就是由这种病毒引起的,它会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也是一种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主要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个细胞,损害神经元。患者一般为1~6岁的儿童,会出现一些症状,如发热、身体不适,严重时会感到四肢疼痛。并且会出现不同严重程度的不规则或缓慢瘫痪,也就是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的表现多种多样,有些表现较轻,如非特异性病变和肌无力。而且这种病的患者因为神经元受损,没有神经调节,所以相关的肌肉会萎缩。而且皮下的脂肪肌腱和骨骼都会收缩,所以整个身体都会变瘦。这种病毒是一种小RNA肠道病毒,有三种类型,而且这种病毒生存能力非常强,可以抗胃酸。

而且在污水或粪便中能存活好几个月,低温下能存活很多年。但耐高温、耐干燥的能力相对较弱。如果将60度的水加热30分钟,煮沸或用紫外线照射,可以灭活病毒。也可以使用氧化剂,如漂白剂。

双氧水等等。这类患者和部分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传播途径为口腔和粪便。一般夏天小儿麻痹症比较高发。

如果要预防这种病毒,首先要加强传染源的管理,患者从发病开始就要隔离40天。而且密切接触者也要观察,病毒携带者要按要求隔离。而且要切断传播途径,病人的排泄物要消毒后才能排出。如果东西被分泌物污染了,要煮沸消毒。被子、床单要暴晒,对部分易感人群要加强防护。

以上就是与脊髓灰质炎相关内容,是关于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分享。看完脊髓灰质炎病毒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标签: 脊髓灰质炎是病毒还是细菌引起的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类型 脊髓灰质炎病毒会传染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