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7 17:51:20 | 人围观 | 编辑:lm02
十月就已经渐渐开始冷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就应该要多注意养生保暖,这样才可以让自己不会在转季的时候染上感冒了。因此,十月养生真的是重要,不但要多注意养生,还要注意保暖,还有注意一些日常的养生要点,这样才可以不生病。那么,在十月应该要如何养生呢?十月的养生方法应该要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十月养生保暖技巧
寒露后,天气渐凉,甚至会气温突降,寒潮来临,最容易引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脑血管疾病也特别容易在这个时期发作或加重。所以这个节气中,养生重点除仍需要预防燥邪损伤外,还必须防止寒邪伤人。此时足部的保健尤为关键,寒露节气一过,就应注重足部保暖。
养生专家称,人的足部距离心脏最远,又直接与地面接触,因此散热较快,最易受到寒邪侵袭。尤其是许多体质虚弱的人,脚经常是冰凉的,这就是因为血液从心脏出来到脚部循环减速造成的,因而有“寒从脚起”之说。
“热水洗脚,胜吃补药。”暖足的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热水泡脚。中医认为,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用热水泡脚,可以起到调整脏腑功能、驱散寒气,温暖全身;促进周身血液循环,及时消除疲劳的作用。早上运动后用热水洗足可以健脑强身;夜晚就寝以前用热水泡足可改善睡眠,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用热水泡脚足还有利于治疗脚癣。因此,热水泡脚一直是中医里推崇的养生之道。
其具体做法是,先用脸盆准备半盆热水,旁边再准备一个热水瓶,双足入盆浸泡,水温宜高一些,但必须忍受得了,以不烫伤为原则。每次濯足最好在20分钟以上,水温低了就从热水瓶中倒入一些热水,使水温始终保持热烫。泡脚水的温度要控制在42℃左右,水量以没过脚踝部为好。
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30分钟左右为宜,其间加入热水2~4次。在泡脚过程中,人体血液循环加快,心率加快,如时间过长,易增加心脏负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应格外注意,如果有胸闷、头晕的感觉,应暂时停止泡脚,马上躺在床上休息。晚饭后1个小时才可泡脚。因为饭后人体内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立即用热水泡脚,日久会影响消化吸收。
寒露的到来,预示着大范围的降雪降雨降温天气的到来。在南方,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这种深秋季节经常出现脚抽筋的现象,中医专家称,这可能是脚病的症状,而双脚感到不适,可能是疾病的信号。据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的调查显示,我国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人患脚病,成年人患病比例更高达75%%u3002就脚病问题,清远市中医院养生专家及相关保健网站均提醒市民要注意入秋护脚。
脚掌疼。走路、站立或按压时,拇指关节和脚掌疼痛,但没有红肿,这可能是足底肌群损伤。可以每晚用热水泡脚;脚掌疼的同时,第三或第四脚趾也出现疼痛,可能是长期穿高跟鞋的原因。建议穿高跟鞋的女士最好选宽头、厚鞋底的鞋,且适当换穿平底鞋;如是没有原因的脚掌疼痛,并有口渴、尿频、容易饿、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则可能是否患有糖尿病了。
脚趾甲厚重、发黄。这种情况通常由霉菌感染引起,人们毫无知觉,但这种感染很快会波及全部脚趾甲,导致其发出难闻的味道,颜色变深。专家提醒如果是指甲松脆,说明是脚气感染,但如果只是指甲厚,可能是脚趾受损。
两脚麻。健康人手脚麻木,多是双脚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导致,这种症状会自己消失,但如果持续时间较长,或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就可能是疾病引起的病理性麻木,如血栓性脉管炎等,应该重视。
脚肿。除了一般性的久站、久坐或下蹲引起的脚肿外,女性经期、孕期出现的浮肿外均会出现这种情况。但如果两脚不明原因的肿胀,可能是心脏病、内分泌等疾病的信号。
脚抽筋。睡觉时总是脚抽筋,应该增加钙、钾和镁的摄入。脚抽筋时,可以按摩疼痛部位,也可以冷敷。为了避免抽筋,睡觉前可伸伸脚,然后喝杯热牛奶。但有时候可能是入秋后晚间天气转凉,市民踢被子,让脚某部分受凉,而突然的翻身动作用力过度,也可能引起受凉脚部分抽筋,这时候需要注意脚的保暖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经常艾灸足三里穴和涌泉穴等,对下肢乃至周身的防寒保暖均有好处。
二、十月五大养生要点
1、多吃温食
要吃些温食。初秋时节,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食用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使用新鲜金线莲精心炖煮而成的金线莲炖品,具有清热凉血,除湿解毒,平衡阴阳、扶正固本,阴阳互补、生津养颜、调和气血的功效,是秋季养生保健之道。
2、拒绝秋乏
告别了炎夏,迎来了天清气爽的秋天,人们感到比夏天要舒服得多了。可是,一些人会有困倦疲乏的感觉,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防秋乏的最好办法就是:首先要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比如跑步,爬山等有氧运动。良好的睡眠有”养阴培元“之效。睡觉时最好在子时之前,由于子时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时,此时睡觉,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
3、坚持秋冻
俗话说”春捂秋冻“,要遵循”耐寒锻炼从初秋开始“的规律,气温下降但不要急于添加过多的衣服,使身体有抗御风寒的能力,增强身体抵抗力。但秋冻也不能过头,有支气管炎、胃炎等病史的人,则要注意适当保暖,防止旧病复发。
4、拒绝秋燥
九月养生防秋燥也非常关键。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人们往往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
防止秋燥,首先要注意补充水分,每天最好喝3~4杯开水。宜多食西洋参、沙参、百合、杏仁、川贝、冬瓜、黄瓜、萝卜、梨等。还可用葱白、生姜、豆蔻、香菜预防治疗感冒。忌食鱼虾、海腥,如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辣椒等。
5、拒绝秋膘
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食品,如赤小豆、萝卜、薏米、海带、蘑菇等。其次, 在秋季还应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秋高气爽,正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旅游既可游山玩水,使心情舒畅,又能增加活动量,达到减肥目的。
三、十月养生应该吃什么
1、红薯
根据美国农业部国家营养数据库的统计结果,一个中等大小的甘薯能满足人体每日对维生素A需求量的400%%uFF0C对维生素C需求量的37%%uFF0C对维生素B6需求量的16%%uFF0C对钾元素需求量的15%%uFF0C对锰元素需求量的28%%uFF0C同时它还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尤其在秋天吃,营养价值和口感更好。
红薯的吃法多种多样,可以煮、蒸、烤,也可以生吃,还能够加工成粉,制成馒头或面条等。《医林纂要》说生吃红薯“止渴,醒酒,益肺,宁心”,而熟食则可以“益气,充饥”。不过最为常见的还是煮着吃。红薯缺少蛋白质和脂质,因此要搭配蔬菜、水果及蛋白质食物一起吃,才不会营养失衡。
2、芋头
芋艿为碱性食品,能中和体内积存的酸性物质,调整人体的酸碱平衡,产生美容养颜、乌黑头发的功效,还可用来防治胃酸过多症;芋艿含有丰富的黏液皂素及N种微量元素,可帮助机体纠正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的生理异常,同时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故中医认为芋艿可补中益气。
芋头和番薯一样,多是蒸熟、煮熟即食,也可以料理菜肴,或者磨成泥做点心。芋头蒸熟后,蘸糖或酱油吃都行,各有风味;做菜则有经典的扣肉、砵仔鹅,往往芋头吸收了肉的香味,比肉更受欢迎;点心有反沙芋头、香煎芋头糕,甚至有芋头雪糕,香甜可口。
3、菜花
说到菜花,其实就是花椰菜,不过近年来人们对西兰花这个说法更熟悉,它是一种十字花科的蔬菜,在抗癌方面卓有成效而受到全世界营养学家的大力推荐。菜花质地细嫩,味甘鲜美,食后极易消化吸收,其嫩茎纤维,烹炒后柔嫩可口,适宜于中老年人、小孩和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不强者食用。
大家可以先将菜花切成小块,用小刀将枝桠部位切下来或者直接手撕都是可以的;其次准备一盆淡盐水浸泡一下,可以去除藏在菜花中的小虫子,但是这样会使菜花中的水溶性维生素出现一定的损失;最后再用流动水淘洗菜花两三次即可。在炒食之间,食神建议大家先用开水焯烫一下,捞出过凉沥干后再炒,这样能够保持菜花爽脆的口感。吃的时候应当多嚼一下,以免较多的膳食纤维给肠胃带来消化负担。
4、茼蒿
茼蒿喜凉爽,厌高温,春秋两季都可播种,但以秋播为主,因为秋季生长期长,产量高,11、12和3、4月为最佳食用期。现代营养学研究指出,茼蒿富含矿物质、胡萝卜素、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C、胆碱、挥发油等。可见,茼蒿是一种污染轻,营养丰的绿叶菜,是一种高水分、低热能的蔬菜。
茼蒿食用部分为幼嫩茎叶,其味道清香,脆嫩可口,可切断加盐、香油、味精等凉拌,十分爽口。也可荤素炒食,烧豆腐、做汤、做馅等。此外可做冬季火锅涮料,别具一番风味。
5、南瓜
南瓜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南瓜中维生素A的含量几乎为瓜菜之首。南瓜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以及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儿童必需的组氨酸、可溶性纤维、叶黄素和磷、钾、钙、镁、锌、硅等微量元素。
挑选南瓜的秘诀,说起来,除了品种以外,挑南瓜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熟。成熟度好的南瓜,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南瓜”。这是因为,南瓜越“老”,它里面所含的水分也就越少,这样的南瓜,筋少,口感又面又沙,制作出的食物,不论是蒸、煮、炸,或者制作主食、甜品或汤粥类,味道都格外好;另外,经过充足的日照,南瓜的甜度会变得很高,营养当然也会更好。
以上就是关于十月一些养生的方法,十月就已经慢慢的开始冷了,所以这个时候就应该要保暖,所以可以像上面一样,通过泡脚来保暖,这是一个很好的保暖养生方法,到了十月可以多吃上面这些食物,因此,十月就应该要像上面这些养生。
本文标签: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