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小孩子心理健康知识

你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讲解小孩子心理健康知识

2017-05-20 17:27:57 | 人围观 | 编辑:lm02

心理健康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可以说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自己的心理是完全健康,都会存在一些小小的心理问题,只是自己不知道,或者是说没有受到太大的ciji 所以才不人显示出来。小孩子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孩子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一起来看看小孩子的心理健康知识吧。

讲解小孩子心理健康知识

小孩子心理健康知识

1、健康心理重在培养

日常我们所说的:要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指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个方面。

注意力是婴幼儿心理发育的一个方面。

记忆力是复杂的心理活动。

婴幼儿的思维与客观物体及行动分不开,玩玩具、做游戏均可增进小儿思维能力。

在心理发育中还要重视情绪、情感的发展。

2、母子依恋——婴儿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婴儿时期大脑发育最迅速,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体积增大,突触数量增多,神经髓鞘逐步成熟,为小儿心理发展创造了生理基础。

婴儿对最密切接触的母亲,如看到母亲的脸。

各个孩子会有不同天赋气质,应通过训练扬长避短。

3、“三岁看老”——心理特点初露

幼儿期中枢神经进一步发展,小儿已能独走,接触范围变大,语言也在此期迅速发展。

这一阶段,幼儿的模仿心理特别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

同时,要培养孩子与父母以外的家庭其他成员和小伙伴们交往的能力,使孩子从对父母依恋的基础上,逐步产生对周围社会的信任、安全感、同情和友谊。

4、学龄前儿——个体形成的开始

学龄前期儿童大脑皮层进一步发育,调节能力提高,但兴奋仍占优势,故这时期小儿以好动、易兴奋为特点。

此时儿童概括抽象思维刚刚开始,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励孩子多探索、多提问。

学龄前期是孩子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此时可塑性很大,家长必须抓住时机来培养孩子。

5、儿童心理偏异因素

神经系统的发育、健康的体质与儿童心理卫生密切相关。

在环境和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影响。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6、不该让幼小心灵遭受创伤

家庭不和睦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精神影响。

7、别把男孩打扮成女孩样

社会上导致男孩女孩化表现的例子不少。

家庭,特别是母亲的教育方式,对儿童的性心理发育影响是很大的。

8、就这样爱孩子后果严重

爱是孩子精神需要中最珍贵的部分,它是一种营养,是培育婴幼儿美好心灵、高尚品德的源泉。

妈妈带着4岁的孩子到食品店,她买了一客冰淇淋。让孩子吃着,自己却在旁边看,孩子也没有什么表示。

其害处是:(1)他是任性的(2)他是自私的(3)他是懒惰的

9、孩子为什么发脾气

1岁以内的小儿情绪不愉快大多与身体需要有关,如饿了、悃了、尿布湿了,或者是病了,这是家长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2岁的孩子情绪有了进一步发展,他的要求也多了,不满足的情况也常有发生。

3岁以上的孩子语言和思维能力都有了发展,开始懂得是非和好坏,也有一些自我控制的能力。

要让孩子经常保持愉快情绪和开朗的心情,这不仅有利于他的身心健康,长大后遇事乐观,容易与人相处。反之相反。

培养一个好脾气的孩子需要:

(1)有一个宽松、和睦和欢乐气氛的家庭环境。

(2)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有规律地生活。

(3)父母结合日常生活,经常教育孩子让他们懂得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鼓励他们学会控制自己,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4)家庭成员教育孩子在原则上要一致,彼此不在孩子面前闹矛盾。

10、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怎么处理才好那?

首先家长要冷静,不可再发脾气火上加油。

“转移注意”对2岁以下的孩子是一种有效的临时措施。

沉默、不理睬是对付无理取闹的3岁以上孩子的一种方法。

孩子第一次发脾气时,父母要认真对待,不可图一时方便而轻易迁就。

影响小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

1、家庭教育中教养方式不恰当

在有的家长看来,家长的任务是让幼儿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长对幼儿的衣食及身体保健舍得投资,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现代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识灌输,轻行为习惯培养;重饮食营养摄入,轻情感需要的满足;重成人包办代替,轻幼儿独立性培养。独生子女现象,造成对孩子溺爱非常普及。如有一个小女孩的裙子被别人摆了一下,她冲上去抓别人的脸,老师刚要准备和她谈谈,她就大声哭着说:“我爸爸知道你批评我,会心疼的。”而家长知道这事后,却一笑了之。又如孩子在家中谈论幼儿园的开心事或问一些问题,家长嫌烦,不理睬。孩子感受不到情绪上的快乐和满足,长久下去自然会冷淡。

2、家庭教育中父母榜样的作用

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改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一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例如,家长的性格很随意,对发生的事情不介意,得过且过,他想要求孩子事事严谨就很难。另外,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孩子看见了准备离婚的父母之间的战争,感到很害怕,会变得非常胆小。也有孩子为避免受欺负而主动出击,打骂同学。所以,孩子身上发现的心理问题,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行为不当之处。

3、家长的教育观点不一样

有不少家长在心理咨询中反映孩子有说谎的毛病。说谎的原因很多,比如学龄前幼儿分不清现实和想象,家长把孩子说出来的想象误以为是说谎,这实际是幼儿趋利避害的本能,但也有家长需要检讨的地方。例如,如果幼儿在幼儿园出现问题,幼儿园教师找家长,父亲回家批评一下,让下次改正就可以,找母亲的话,孩子回家就免不了要受皮肉之苦,孩子又总结出来可以从父亲那里得到好处。久而久之,孩子在父亲和母亲面前说不一样的话,在老师面前和在家长面前也说不一样的话。说谎的坏习惯就养成了。

4、以成人的视角看问题

有些事情对于孩子来讲是好事或无所谓的事,而有些家长看待这些事的角度却有问题。如看到老师让幼儿在幼儿园捡树叶而自己聊天,家长认为这样的活老师自己不参与,幼儿也不用干。家长从成人的角度认为这是对幼儿不公平,而幼儿自己认为这是集体活动,很有趣。这样家长的观点和孩子的感受完全相反,反而让孩子无所适从,或者长大以后就学会人际交往中斤斤计较,偷懒耍滑。

5、祖辈与保姆代养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父母忙于工作无法全身心照顾孩子,必然会请老人或保姆帮忙照看孩子。一方面祖辈和保姆的知识水平通常较父母要低,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看管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所以他们给孩子心理成长上的帮助远不如父母;另一方面祖辈和保姆为避免孩子受伤,总是限制孩子的活动,或吓唬孩子有危险,这也使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受到影响,比如运动能力差、不敢尝试新事物、胆小懦弱、夸大危险、依赖等。

  小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小孩子健康心理辅导课多以班级为单位,面向全体小孩子授课。教学辅导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学科知识的系统讲授,而在于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小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小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课应特别重视小孩子的参与性和活动性,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小孩子的主体意识体现于参与和活动之中。

2、与班队会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地接触小孩子,通过谈心、交流,深入小孩子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了解其内心体验和烦恼;把握小孩子在不同情境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倾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班队会。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如主题班会、讲演会、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少先队活动及各种形式的文娱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调整与辅导,养成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3、建立心理辅导室进行个案教育。心理辅导室由专职教师负责,持证上岗。心理辅导室的环境布置要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和适合儿童的特点。对辅导的对象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做好记录,尽量让所取得的资料详实。同时应向学生传授一些简单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如:学会放松,让小孩子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听音乐、体育锻炼等方法调节;学会倾诉。让小孩子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找老师、长辈、亲友谈心,找人倾诉,或者通过写日记的形式,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学会行为改变,引导小孩子在认识上分清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不良行为进行训练、进行塑造达到良好行为养成和强化之目的。

本文标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