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看病如何保护隐私

你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古代女性看病如何保护隐私

古代女性看病如何保护隐私

2022-07-03 17:22:18 | 人围观 | 编辑:noble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加快,现在看病已经很方便了,也不存在男医生看不到女病人的说法。你知道古代看病是什么样的吗?你知道古代保护女病人隐私的方法吗?今天,边肖将向您介绍有关古代医疗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过来看看。男人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亲密关系。

古代保护女患者隐私方法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社会,如何在医疗中保护女性患者的隐私,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

古代医生的诊疗是望、闻、问、感,也就是所谓的“四诊”。

在“男女有别”、“男女不授受亲”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男医生是如何对待女病人的?

女患者不能随便找医生看病

明太祖朱元璋规定 “宫嫔以下有疾医者不得入宫”

古代医生多为男性,儒家伦理中男医生占主导地位,讲究“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亲”。在这样的背景下,古代就出现了“女人的病很难治”、“治一个女人不如治十个男人”这样的说法,让女性患者处于非常艰难的状态。

尤其是皇帝后宫的女病人,男医生尤其碰不得。再厉害的病也不能随便请男医生进宫给女病人看病。而且各个朝代都有规范后宫女子求医行为的规矩。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六月,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朝臣议宫内女职制度,并特别规定:“宫内以下有疾病者,不准大夫入宫。”可见,嫔妃的病只能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出药方,也就是所谓的“以证取药”。

这样看来,朱元璋的本意是“吸取前代女性不幸的教训,为陈济立纲,严于律己,为先教”,从根本上考虑后宫女性的隐私。

甚至在古代就已经允许医生进入后宫给皇后治病,但也有非常严格的规定,给病人治病也不容易。

民间有个传说,明朝皇帝朱迪的孝皇后患了乳腺疾病,很多名医诊断后都没有效果,都是因为不能直视而难以确诊。

一天,一个道士来了,说他能治好皇后的病。但道士只能远远地站在门外,不能进入皇后的房间。

如何把脉?道士想出了一个办法,让人在皇后手腕上缠一根丝线,通过这根丝线判断皇后的脉象。

为了检验道士的医术真假,朱迪偷偷把丝线绑在皇后的玉环和猫的脚上。结果被道士看穿了。结果道士真的治好了皇后的病。

这个传说既说明了道教医生的医术相当高明,也反映了古代男医生治疗贵族妇女的艰难。

女性也被封建礼教禁锢。女性生病时,尤其是患有妇科病的女性,往往会害羞或含糊其辞。有些女患者宁死也不愿透露自己的隐私。

袁明善的《节妇》记录了一个寡妇马史,她的rufang 疼痛并溃烂。她最终因为拒绝男医生的治疗而死亡。马史说:“宁死也不让人看见。”

男医生不能接触女病人肌肤

明代 《习医规格》 规定 “隔帷诊之亦必以薄纱罩手”

在古代,医疗有“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模式。“出去”是指去医生家治疗,但当女人生病时,更像是“请进来”。带医生到家里看他,让他看得见,闻得见,问得着,摸得着。

这时候女患者还是不能直接看病,要用东西“隔开”,以遵循男女之间“施与受,不亲吻”的信条。就算能出来看男医生,女患者也要用纱布或扇子“捂脸”。

一般家人会在床前搭起床架,有的会在闺房外挂窗帘。医生可以通过床架观察女性患者的颜色和舌头

宋代司马光《家范》中记载了一个例子:一个带着孩子的女人,背着丈夫的尸体,留在家里,男掌柜不让,把她拖了出去。女人认为她被玷污了,用斧头砍断了她被拉的手臂。

这种行为虽然偏激,但说明古代女性的贞操意识是很强的。

所以古代的男医生在给女病人治病的时候,绝对不会直接接触女病人的皮肤。但是不碰怎么样,脉诊?医生会戴上手套,或者用纱布盖住女病人的手臂,然后再给她把脉。

《医学入门习医规格》明代名医李泌总结了一套古代医家的行为准则,里面提到了以下治疗女病人的注意事项。

“女子确诊,必先问其至亲之色、舌、饮食,然后遵其意志,或重则床上确诊,或轻则用纱布蒙手;寡妇妇,越来越恭敬,这不是小事。”

李薇还特意指

出,遇到女病人家庭困难,医生要“自袖薄纱”。

皇家用女医生为妃嫔“视乳产之疾”

清朝御医为慈禧太后:隔着帷帐“牵线切脉”

李梴所说的,是为一般女病人医治时的注意事项,如对隐私要求更高,隔纱挂帷都不允许,那么怎么办?首先是找女医生。但古代女医生毕竟不多,男医生的水平远远高于女医生,所以对重要女性病人还得请男医生。

不过,男医生即便再德高望重,面对女病人也要回避,传说他们常用的诊断方法是 “牵线切脉”,也叫“悬丝切脉”。

所谓“牵线切脉”,是用丝线一头固定在女病人的手臂上,另一头由医生远远牵着,通过丝线的信息传导,完成“切诊”过程。

古代的医生怎么看病

《黄帝内经》里黄帝的老师岐伯说,诊治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那就是:“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意思是:关好门窗,多方面地询问病人的病情,顺从他的心意,心满则其神回,神回则昌,神不回则亡。为什么要关好门窗呢?

这是不是太夸张了?长期以来我们都是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看病的,可谓坐立不安。而古人看病,医生和病人都要从容坐定了才行。

关好门窗更是了解隐衷的需要,医生要了解病人的饮食居处和生活经历,是不是从当官的变成老百姓了,是不是从富人变成穷人了,暴乐暴苦,始乐后苦,都可能是病的起因。

从起因再问到病的过程,一步步的询问不仅使医生探察明白了,似乎也有启蒙病人之效,病人逐步领会了患病的来龙去脉,领会也成为诊治的一部分。

而前述那种看病法,刚坐下,人与人的交流一点没有,就把你从切身的感觉里拉出来,让你去跟机器打交道,假如你不想进入那个“非人”的系统,想先听一听医生的直觉,他是没空理你的。

你只好去化验拍片,拿回一个非人系统的“解释”来(这个解释医生“翻译”给你听,你也听不懂),然后你吃药打针(疑疑惑惑,盲吃盲打)。

整个诊病的过程如隔靴搔痒,治病好像掩耳盗铃。 古时候没有医疗设备代行检查之责,惟有不惮其烦细细沟通,方能减少错误。

如今有医疗设备插足医患之间,看病相对简单化了,整体水平也提高了,机器用标准化的语言替代了庸医的模棱两可。

但是机器的功能强大到横亘医患之间,也的确令人不满,所以医患双方都在尽力把“人”的平台往上搭,从普通门诊到专家门诊,再到高级专家会诊中心,虽然是市场经济的操作方式,骨子里还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愿望。

古代解决“看病难”的招数

从秦汉到清末史书均有朝廷“赐药”于民的记载

早在上古周代,朝廷已设有专门为老百姓服务的“疾医”,《周代·天宫》称,疾医的职责是“掌养万民之疾病”。在古代,方便群众就医,让老百姓看得起病,较常见的办法之一是“赐药”。

古代赐药活动多出现在瘟疫、传染病流行期间,针对看不起病的老百姓,平常也会赐药。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曹魏、南朝齐、北朝魏都曾在平常背景下这么做过。

从秦汉到清末的历代相关史料,几乎所有朝代史书上都有赐药的记载,到了宋元以后,赐药事例更多。如本专栏以前《古代购药也“实名制”吗》一文提到的南宋朝廷给京城临安(今天杭州)居民送医送药一事,即属于赐药行为。

针对京城病疫流行,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六月二十一日,宋高宗赵构要求翰林院派出4名医官,给临安城内外的老百姓看病巡诊、赶制药品;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宋孝宗赵慎则要求所有医务人员上岗,走上临安街头,挨家挨户上门发药。

不只朝廷和皇帝会赐药,地方衙门和官员,也不时为辖区内老百姓提供免费医疗。

《后汉书·钟离意传》记载,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会稽郡一带(今江浙境内)发生特大疫情,死了好几万人。当时负责地方具体事务的钟离意,便亲自到疫区照看、慰问病人,送去医药,因此赢得民心。

北魏时期孝文帝设“别坊”免费看病就医

建立公众医疗机构,是古今通行、方便患者就医的最可靠办法。西周时期已有专门为贵族服务的医疗机构,但由官府成立的面向老百姓的医疗机构,一直到南北朝时期才出现。

南北朝时期国家fenlie ,社会动荡,民间更需要医疗服务。当时,南朝齐文惠太子萧长懋建立“六疾馆”,救济、收养穷人。

“六疾馆”并非专门的医疗机构,仅相当于现代的福利院。开办给老百姓看病的官办医院,则是少数民族鲜卑政权北魏(公元386-557年)设立的。

当时的皇帝叫元宏,史称孝文帝。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小皇帝之一,虚岁5岁继位,年号“太和”,在冯太后助推下,北魏在“深水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连姓都改了,易“拓跋”为“元”,史称“太和改制”。

北魏的“医改”创新突出地表现在解决民间看病的问题上。皇兴四年(公元470年),北魏便曾开展过临时性“送医上门”活动,派医生到“基层”,为患者免费看病、发药。

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北魏创办了中国历史上首个面向基层的政府医疗机构“别坊”。别坊有别于为官员和贵族服务的“太医院”,是专门为看不起病的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

有学者称,“别坊”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人民医院”,其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费用全免。

唐玄宗李隆基“亲制广济方颁示天下”

然而,北魏的“别坊”主要是针对京城地区的,对外地或边远地区的患者则采取赠送指导性医药手册的办法,供基层医务人员和患者参考、选择。

为此,北魏专门安排医署主管官员,召集当时的一流医疗专家,选择医方精华,汇编成30卷“医疗手册”,在全国公开免费派送。这种汇编医方、普及医药知识的做法,早在皇兴四年“送医上门”活动时,便搞过一次。

唐朝的医疗卫生机构相当完备,大大缓解了以前朝代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但唐朝为老百姓“看得起病”所作的努力,具有创造性的“医改”设计,要算立法,以法律条款形式,来规范医生的职业行为,强调医德,突出救死扶伤。

结语:看了小编上文的介绍,您应该已经知道古代保护女患者隐私方法都有哪些了吧,您也应该已经知道古代的医生怎么看病了吧,是不是感觉古代女性看病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呢?我想您一定跟我一样的想法,那小编希望您可以把今天的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们哦。

本文标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