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9 09:10:04 | 人围观 | 编辑:noble
参观都江堰青城山
游都江堰青城山
来了四川,去了九寨黄龙和乐山峨眉,只剩下都江堰和青城山。我在四川的朋友告诉我,从公元前256年建堰至今,都江堰造福了我们2200多年,现在还在继续灌溉着川西平原1000多万亩良田。人类征服和开发自然的工程,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都无法与都江堰相提并论。所以,一定要去都江堰看看。
为了保证出发时间,导游一大早就把我们叫醒,7点离开成都前往都江堰。都江堰隶属成都,位于成都西北约55公里处,是一个地级市。以前四川有句话叫“难于上青天”,现在不一样了。这条高速公路连接了成都和都江堰。
我从小就听过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故事,很小的时候去过都江堰,但是没有什么印象,所以基本上讲不清堰是怎么修建的,流量是怎么分摊的。
到了都江堰(门票90元/人),跟着导游一路走,认真听导游讲解。先进二王庙,再到著名的安澜索桥。兰索桥不再是古老的索桥,而是用现代技术建造的新型索桥,远远望去,蔚为壮观。桥有200多米长(我自己估计的,可能不允许)。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很吓人。站在桥中央,俯瞰这座有着2300年历史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心里突然冒出两个字:伟大。在导游详细讲解了都江堰的排水原理和整治方法后,仅仅用“伟大”二字,永远无法表达我心中对都江堰的情感。工程的宏大和设计的精美仍然让我震惊。都江堰工程的运行机制不是在河中央筑坝的引水工程,而是沿河建堰,利用河岸地形和水动力学原理自动控制引水、泄洪和排沙。除了庞大的水网渠,工程主要由渠首鱼嘴引水堤、沙飞堰溢洪道和宝瓶口三部分组成。岷江,无论是轻歌曼舞,还是滔滔不绝,都通过宝藏的瓶口优雅地流向成都平原,灌溉着千万亩良田,而砂石则通过飞沙堰排出。
我大学学的是流体力学,对流体运动的原理和规律略知一二。面对都江堰,我无法想象李冰父子当时是怎么想到要建这样一个都江堰的,又是怎么计算工程的,又是怎么把山口开出来排水的地方。越是不知道,越是想象不到,越是不可思议。
来到“二王庙”,坐在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建筑里,这里是历史上官员祭奠李冰父子的地方。相传,它是为纪念蜀王杜预而建的第一座“王迪庙”,1500多年前,它被改为供奉李冰父子的庙宇。据《灌县乡土志》记载:“蜀人每年插秧后,都要献香烛祭拜李冰。络绎不绝。”在这里,你可以详细了解都江堰的形成过程,也可以深刻理解治水“深淘滩,低堰”的六字口诀和“遇一湾,当其正,便捉其心”的八字格言。在这里,我还看到了李的专用雕像,这是人们在清理河道时发现的。
不到三个小时,我们离开都江堰,向青城山进发。不到半小时就到了。青城山景区分千山和后山,我们参加的旅游团一般都选择千山。
进入青城山大门,步行15分钟到沈约湖。前山有索道,可直达上清宫。然而,索道在沈约湖的另一边。如果想坐索道,必须先坐船过湖。真佩服索道设计师的经济头脑!离码头那边不到100米,门票10块钱,太贵了!下船坐索道(往返70元,一wa
下了索道,其实离上清宫还有一段距离。清代的商宫就不用说了,规模很大。前后有几个大厅,都是古代修建的,保存的很好。从上清宫到老君阁,好像是最高峰,因为担心时间不够,所以没上去。休息片刻后,步行下山。一路上边走边看风景。可能是因为刚从九寨沟回来。虽然回想起来觉得青城山的风景不错,但当时也没什么感觉,所以觉得很一般。
下山途中经过朝阳洞,也是一景。它看起来又旧又破。传说*** 曾在此避雨。住宿和步行后,我通过了石天洞和自然图片,这是比上清宫大。
下午6点,我们回到成都。总的感觉是我们在跟着旅游团走。时间太紧,我们没有体会到旅行的真正乐趣。真的有点“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仓促感觉。建议如果时间允许,最好采用自助游。
本文标签: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