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原理,nmr核磁共振原理

你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核磁共振原理,nmr核磁共振原理

核磁共振原理,nmr核磁共振原理

2023-08-14 19:15:46 | 人围观 | 编辑:wyc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NMR)是一种用核磁共振现象研究物质结构和性质的仪器。它利用一定条件下磁场的作用,使样品中某些原子核发生共振现象,并将共振信号转换成可读取的分析信息。由于其高灵敏度、无损研究对象、反应无需金属催化剂等优点, NMR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被称为化学分析的“瑞士军刀”。

1. 原理

核磁共振现象源于原子核的SPIN,即自旋,自旋可视为一个矢量,通过一个磁场可以沿磁场方向取向。NMR利用一个外部磁场(强度不低于0.5T),使得原子核在磁场中具有朝向或相反方向的取向,并给样品施以一定的高频辐射。只有核的磁矩平行(共振)或反平行(** 振)于外磁场时才能吸收、 发射高频光子,高频电磁场的共振频率进而揭示核的自旋角动量,即揭示了核间相互作用的信息。这样,对有机化合物或生物体分子进行NMR测试,通过观测到特定原子核共振吸收峰的化学位移、强度和耦合常数,从而可解出分子结构和化学环境。

2. 原子核的选择

尽管有很多核可用于NMR测量,但最常用的核是1H、13C、19F、31P和15N,其对应共振频率在400兆赫到900兆赫。其中1H是最常见的,因为其相对丰度高(占所有元素丰度的99.985%)且易于探测。13C比1H更具有分析意义,由于13C的自旋量子数较大,其信号较为弱,因此需要更久的时间来进行检测。19F的NMR信号强度与13C类似,因此广泛用于药物化学。31P和15N是含磷和含氮分子的共振核,分别用于生物磷化物和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氮原子NMR测量。

3. NMR谱

NMR仪器可以用于测量几乎所有物质的结构和化学性质。NMR谱通常是一个复杂的表格行,其中在横坐标上显示共振频率,纵坐标显示相对强度。共振峰的数量和形状反映了分子的化学构型和环境。化学位移是指有机分子中的特定核属性其所在分子结构中的化学环境而产生的共振峰位置变化,一般用δ代替化学位移。耦合常数是指化学位移相邻峰的间隔,以化学位移为中心的峰被称为基团中心,而周围的峰被称为耦合峰。

核磁共振原理,nmr核磁共振原理

4. 应用领域

由于其高精度、无污染、多样性等特点,NMR广泛用于物质结构和动态性质的研究领域,例如:

(1)有机物合成和分析:用于鉴定新化合物的结构和纯度分析,同时用于反应动力学和机理研究。

(2)生物学:NMR被用于研究包括蛋白质、酶、核酸、多糖、生物膜和细胞等各种生物大分子的构象、精细结构和相互作用等方面,解决了科学界长期以来的一系列核心问题。

(3)工业化学和材料科学:NMR被广泛用于聚合物、氧化物、液晶分子和多孔材料等的表面分子结构和分析及其性质,NMR非常适合进行聚合物的动态演化研究。

总之,NMR技术成为跨学科研究中的重要工具,不仅推动了化学、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也深化了不同领域之间的交叉应用研究。

本文标签: nmr核磁共振的原理及特点 核磁共振nmr和mri是一样的吗 核磁共振nmr名词解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