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3 22:30:45 | 人围观 | 编辑:wyc
耳目濡染,源自《左传》:“子曰:‘吾不如老聃之为道也已矣,吾言太过而无成焉。犹人之有耳目也,形色虽异,而耳目者是也。’”这句话意为:“我不如老聃修道,我说话过了,却未达成目的。可比人的耳朵和眼睛,形式不一,但功能相同。”
耳目濡染,指对事物所接收的ciji (声音、图像)影响极深,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个成语常见于读书人,形容其眼界开阔,见多识广。
耳目濡染四个字,结合了耳目濡染两个成语,成为更具体的形容词语。它与“耳濡目染”相比,强调了“濡染”(沾染)的程度,更加突出了对事物影响的深远程度。
耳目濡染四个字的典故,源于清代《红楼梦》。其中,贾宝玉在聚友会上吟诗曰:“独自怜花寂寂石, 风起湖上波涛急。耳目谁与共,理应惹得浮生物。”
在这句诗中,耳目濡染四个字更多的是用来形容自己对景观的感受,因为贾宝玉独自欣赏花和湖波,让自己的耳目接收到极度深刻的感受,因此形成了“耳目濡染”的形容词语。
不仅仅是在文学作品中,《耳目濡染》这个词汇还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广泛运用。我们总会在某种场合下听到“耳目濡染”的说法。这个词语突出的是对人生见解、世界观、价值观等观念的影响,是深刻的沉浸于某个事物之中而产生的最终结果。
例如,当我们独自游走大山时,山谷回荡着鸟鸣声和蝉鸣声,远处的山头处天边却满天繁星,这些场景会让我们的耳目沾染这片自然美景,影响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再比如,在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它会让我们不断吸收大家积极向上的思想,进而在与人沟通交流时言简意赅、正义坚定。
很多时候,耳目濡染也常被用于形容我们对某种文化、艺术、思想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
例如,当我们对并不熟悉的音乐、绘画、戏剧有着深刻的反应时,就展现出了我们的耳目濡染的程度。这些感受体现着我们对美感、审美、文化、艺术的兼容并蓄。
在当今社会,随着文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耳目濡染的现象会更加普遍。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音乐、电影等多媒体方式去接触和了解更多的世界和文化,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智商。
当然,耳目濡染也存在着负面的影响。当我们被不良的思想、行为、人际关系所影响,就会进一步加强对这些消极的价值取向。因此,正确认识耳目濡染这个概念,不断让自己的思想、世界观、价值观得到精化升华,才能真正走向更加宽广的人生之路。
总而言之,“耳目濡染”四个字是一个能够概括人生、世界、文化、艺术等众多方面的情感词汇,它不仅仅能体现人类文明的进步,更能表现出我们对于美好、向上的向往和追求。对于我们来说,只有加强自我的思想修养和精神追求,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耳目濡染,伴随着人类文化创造的进步走向更加光明的人生之路。
本文标签: 耳濡目染形容 耳濡目染对应的诗句 耳濡目染的一句话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