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9 18:16:52 | 人围观 | 编辑:wyc
仕”,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shì,最早见于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仕”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学也。从人从士。鉏里切
仕”的基本含义为做官,如出仕、仕宦、学而优则仕、仕途、仕女;引申含义为审察,如“弗问弗仕”;古同“事”,事业
在日常使用中,“仕”常做名词,表示职位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仕
部首笔画 2
仓颉码 og
四角号码 24210
结构 左右结构
字源演变
仕的字源演变图
仕”初见于金文时代,从人,篆书之形像站着的一个人。后见于说文中,最后演变为楷书体简化版的“仕
详细释义
拼音
shì
动词
做官
be an official
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通“事”。从事;做事
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尽瘁以仕,**莫我有。——《诗·小雅·四月
学习政事,见习试用
仕,学也。——《说文
审察。检查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诗·小雅·节南山
名词
职位
或著显绩而婴时戮,或有大才而无贵仕,皆扬清风于上烈,垂令闻而不已。——晋·潘岳《西征赋
通“士”,古代四民之一。指以道艺、武勇谋求仕进的人
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诗·大雅·文王有声
官宦,官员
仕女往住夜游。——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通“事”。事情
增无易之仕。——王充《论衡
姓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韵会》鉏里切《集韵》上史切,音士。仕宦也。《礼·曲礼》四十曰强而仕。《礼运》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仆
又官名。登仕郞。见《隋书·百官志》。将仕郞,见《韩愈·与于襄阳书
又察也。《诗·小雅》弗问弗仕,勿罔君子。《笺》不问而察之,则下民未罔其上矣
又通事。《诗·大雅》武王岂不仕。《注》仕,事也
又《韵补》叶牀举切,音龃。《易林》伊伯致仕,去桀耕野。执顺以传,反和无咎。野音暑。咎音榘
说文解字
学也。从人从士。鉏里切
说文解字注
学也。训仕爲入官。此今义也。古义宧训仕。仕训学。故毛诗传五言士、事也。而文王有声传亦言仕、事也。是仕与士皆事其事之谓
学者、觉悟也。事其事则日就于觉悟也。若论语子张篇。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公冶长篇。子使漆雕开仕
注云。仕、仕于朝也。以仕学分出处。起于此时矣。许说其故训。从人。士声。鉏里切。一部
因的古义
yīn①〈动词〉因袭;遵循。《过秦论》:“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②〈动词〉接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③〈动词〉依照。《庖丁解牛》:“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④〈动词〉顺应。《察今》:“变法者因时而化。”⑤〈名词〉原因;机会。《孙雀东南飞》:“于今无会因。”⑥〈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谏太宗十思疏》:“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⑦〈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的依据,可译为“依靠”、“凭借”。《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⑧〈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依照”、“根据”。《核舟记》:“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⑨〈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机”、“趁着”。《鸿门宴》:“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⑩〈副词〉就;于是。《鸿门宴》:“贡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⑾〈连词〉因为;于是。《雁荡山》:“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屈原列传》:“上宫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因革】沿袭旧习惯和创造新方法。【因袭】继承
因的今义
因
yīnㄧㄣˉ
原故,原由,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原~。~素。~果。病~
理由:~为(wèi)。~而
依,顺着,沿袭:~此。~之。~循(a.沿袭;b.迟延拖拉)。~噎废食。陈陈相~
得罪[dé zuì]得罪,读音是dé zuì,汉语词汇。释义是使人不快或怀恨;冒犯;获罪。解释使人不快或怀恨;冒犯;获罪。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适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明史·海瑞传》又得罪舅姑。——唐· 李朝威《柳毅传》[1]得罪的要点:使对方不快,难以平息的不快,比惹怒或伤害更甚。通常是,得罪人者在事后才知道
出处《书·康诰》:“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罔弗憝。”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前代之所贵,而吾之所行也。以此得辠,甘心瞑目。”一本作“得罪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齐桓晋文之事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放、辟: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放荡;邪辟,不老实
2、诸:不识有诸?(兼词,"之乎"的合音
4、方: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方圆
5、孝、悌:申之以孝悌之义(恭敬父母是孝,尊敬兄长是悌
二、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止
2.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
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刑通"型",作榜样
4.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
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通"网
6.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确定语气
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
8.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
三、一词多义
1、爱:①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惜
②吴广素爱人(爱护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喜爱,喜欢
2、明: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名词,视力
②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形,清楚、明白
③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上足以事父母(形,贤明的
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形,明亮
3、道:①促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述说,谈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
③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义、道理
④任重道远(路,道路
四、词类活用
1、无以,则王矣。(王:名作动,统一天下,王道
2.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王:名作动,称王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前"老、幼":形作动,尊敬、爱护;后"老、幼":形作名,老人,小孩
8.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通"网"名作动,张开罗网捕捉,陷害
五、古今异义的词
1、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爱:古义:吝惜。今义:喜欢
六、句式
1、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
2.何由知吾可也?(宾语前置
3.王见之,曰:"牛何之?" (宾语前置
4.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
5.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被动句
本文标签: 罔的文言文意思 罔古代意思 齐桓晋文之事虚词翻译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