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在三国叫什么名字,邵氏起源于哪个世家?

你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汝州在三国叫什么名字,邵氏起源于哪个世家?

汝州在三国叫什么名字,邵氏起源于哪个世家?

2023-07-07 10:09:56 | 人围观 | 编辑:wyc

河南李姓的来源?

李姓源出有三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到女华之子皋陶之时,作了尧帝的理官(相等于现在的法官)。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理官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理姓家族将面临灭族之灾。在这种情况下,理徵有一儿子叫利贞,便逃至伊侯之墟避难。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李姓的祖根所在地是河南省鹿邑县,也是老子的故乡

杜康酒起源于什么时候?

杜康酒是我国历史名酒,因杜康始造而得名,有“贡酒”、“仙酒”之誉

据传,杜康系黄帝时代人,初为黄帝属下的牧羊工。他从“空桑秽饭,酝以稷麦,以成醇醪”中得到启发,反复研试,遂得酿酒之秘,造出了开天辟地的第一杯秫酒,被黄帝提拔为宫中的膳食官,即“宰人”。人们尊杜康为酒神、酒祖,立庙祭祀,逐渐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杜康文化

三国时曹植《七启》诗中有“春清漂酒,康狄所营,应化则变,感气而成”之句。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止酒》诗题材下自注云:“仪狄造,杜康润色之”。前秦赵整《酒德歌》中曰:“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识,仪狄先知”。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吟“杜酒频劳劝,张梨不外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酬梦得比萱草见赠》中曰:“杜康能解闷,萱草解忘忧”。唐代诗人皮日休《酒床》诗中有“滴滴连有声,空疑杜康语”之句。尤其是魏武帝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名句,更是把杜康酒文化推向了极致

直隶汝州全志》卷九载:“杜康石八,城北五十里,杜康造酒处,有杜水,《水经注》名康水。”酿制杜康酒的泉水——酒泉,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部杜康村的酒泉沟里。酒泉水清洌碧透,味甜质纯

现代杜康酒规模化生产始于1972年。为弥补日本原首相田中角荣盛赞“天下美酒,唯有杜康”却尝不到杜康酒的遗憾,**总理亲自批示“复兴杜康,为国增光”,杜康酒因此在伊川、汝阳两地建厂。杜康酒属浓香型,精选糯高粱为酿酒原料,并采取“香泥封窖、低温入池、长期发酵、混蒸续槽、量质摘酒、分级贮存、陈酿酯化、精心勾兑”等先进工艺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杜康酒曾被**办公厅和外交部专函采购,用于招待**首长和接待海内外贵宾,还畅销河南、北京、天津等全国各地市场,并出口到日本、韩国等数十个**和地区。但由于杜康商标“一家注册、多家使用”引发的“两伊大战”,杜康酒的发展跌入历史低谷,品牌价值被严重稀释

2009年底,汝阳、伊川两家杜康酒厂战略重组成为洛阳杜康控股有限公司,通过提升原酒生产和储存能力,改善酿酒技艺和产品品质,优化主营产品线结构,吸纳行业内外精英,聚焦战略核心产品,加大广告宣传力度等措施,推动杜康销售收入连续3年每年至少翻两番,经销商数量从几百家扩大到3000多家,还在白酒电子商务、微博微电影等微营销、白酒私人酒窖、白酒证券化等领域发展,有力地引领了杜康复兴

河南许昌的历史?

一、上古时期

上古时期东夷族部落酋长许由率众牧耕于此,故名“许”。周武王封文叔于许,建许国。秦置许县。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

二、隋朝以前

夏王朝建立后,许昌地域是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区域,夏启建都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在今禹州市)。[11

殷商时期,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今禹州市境内)、有熊氏(今长葛市境内)、昆吾(今许昌县境内)、康(今禹州市境内

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分属韩、魏、楚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治阳翟(音狄,今禹州市)。颍川郡辖12县,许县(今建安区)、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属之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许县,置颍阴县(治今魏都区)。许县、颍阴县、阳翟县、长社县(治今长葛市老城镇)、鄢陵县(治今鄢陵县彭店乡古城村)、襄城县属颍川郡

新王莽时期,颍川郡改为左队,阳翟县改为颍川县,鄢陵县改为左亭并入许县。许县、颍阴、长社、颍川等县属左队

东汉时期,左队复为颍川郡,属豫州。许县、颍阴县、长社县、鄢陵县、阳翟县等属颍川郡。建安元年(196年)八月,献帝迁都许县(今许昌县张潘故城

三国魏时,仍称颍川郡,属豫州。许昌县、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属之。许昌为三国魏五都之一。魏黄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置许昌郡(治今许昌县张潘故城)。南朝宋景平元年(423年),许昌郡城被北魏大将周几夷为平地,其地为北魏所据

北魏,置颍川郡,治长社(今长葛市老城镇)。西魏,置许昌郡(今长葛市老城镇)。东魏天平元年(534年),改为颍州。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为郑州,治移颍阴(今魏都区),领阳翟、颍川、许昌3郡。北齐将颍阴县并入长社,以长社为颍川郡治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改郑州为许州,治长社(今魏都区

三、隋唐宋时期

隋时,改许州为颍川郡,辖14县,颍川(今禹州市)、长葛、许昌,强(今鄢陵县陶城乡)、鄢陵、襄城属之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颍川郡为许州,鄢陵、长葛、阳翟、许昌县属许州。唐天宝元年(742年),许州改称颍川郡,属河南道。长社(今魏都区)、长葛、阳翟、许昌、鄢陵属之。唐乾元元年(758年)复称许州

北宋初,置许州,隶京西路。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升许州为颍昌府,隶京西北路。北宋大观四年(1110年),称许州,隶京西北路

四、元明清时期

元代,许仍为州,长社、长葛、襄城县属之。鄢陵属开封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长社县,并入许州,领4县,长葛、襄城属之。许州、钧州(今禹州市)隶开封府。明万历三年(1575年),钧州改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

清初,许州、禹州属河南省。清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长葛属之。鄢陵属开封府。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许州升为许州府

五、**

**成立后,许州改为许昌县,改禹州为禹县,与长葛县均属河南省豫东道。鄢陵县直属河南省

1926年,废道为区,许昌为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治许昌(今魏都区)。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治郑县(今郑州市)。鄢陵直属河南省

1932年,许昌为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地,辖许昌、鄢陵、襄城等9县。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1944年5月,长葛、许昌、鄢陵、禹县先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同年10月,八路军进入豫西,开辟了禹密新(今禹州市、新密市、新郑市三地交界处)、禹郏(今禹州市、郏县交界处)抗日根据地,建立了禹密新办事处和禹郏县抗日民主**

1945年5月,八路军冀鲁豫部队在鄢陵、扶沟交界处开辟了水西抗日根据地,建立鄢扶县抗日民主**;同年8月日本投降,许昌复为国民**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今魏都区),辖许县、鄢陵、襄城等9县。长葛、禹县仍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1947年12月15日,许昌解放

1948年初至1949年,先后成立许昌县、许西县、沙北县、长洧县、鄢陵县人民民主**与许昌市(今魏都区)人民民主**。许昌、鄢陵、长洧属豫苏皖区五专署,许西、沙北、禹县属豫西行署五专区

1949年2月,豫西行署二专区与五专区合并,成立许昌专区(专员公署驻许昌市魏都区),辖许昌市(今魏都区)、许昌县、长葛、鄢陵、临颍、漯河市、郾城县、舞阳、叶县、襄城、禹县、郏县、宝丰、鲁山、临汝(今汝州市)15个县市

六、人民共和国

1953年1月,淮阳专区所属周口市及扶沟、商水、西华3县划入许昌专区

1954年9月,临汝县划入洛阳专区

1958年4月,撤销周口市,设镇,划入商水县;同年12月,平顶山市划入许昌专区

1960年,撤销许昌县,并入许昌市(今魏都区

1961年10月,恢复许昌县建制

1964年3月,平顶山市改称平顶山特区,从许昌专区划出

1965年5月,扶沟、西华、商水3县划入周口专区

1970年,许昌专区改称许昌地区,辖禹县、长葛县、许昌县、鄢陵县、临颍县、郾城县、舞阳县、襄城县、叶县、宝丰县、鲁山县、郏县12县和许昌市(今魏都区)、漯河市

1979年,舞钢区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地区

1982年11月,复划入平顶山市

1983年10月,许昌地区所属的鲁山、宝丰、叶县划入平顶山市

1986年2月,许昌地区撤销,许昌市升为省辖市,辖魏都区、许昌县、长葛县、鄢陵县、禹县。襄城、郏县划归平顶山市。舞阳、临颍、郾城划归漯河市

1988年6月25日,禹县改为禹州市

1993年12月14日,长葛县改为长葛市

1997年8月25日,襄城县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市

2016年11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撤销许昌县设立建安区。2017年2月5日,许昌县撤县设区正式挂牌

2021年,许昌市辖魏都、建安2个区,鄢陵、襄城2个县,1个开发区,代管禹州、长葛2个县级市;15个乡、60个镇和32个街道办事处;1600个村民委员会,923个居委会;11832个村民小组,市人民**驻东城区建安大道东段1516号

禹州市属于那个省?

禹州市属于河南省许昌市

禹州市,隶属于河南省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在东经113°03′-113°39′和北纬33°59′-34°24′之间东接许昌市建安区、长葛市,北靠新郑市、新密市,西北邻登封市,西及南部连汝州市、郏县、襄城县;属暖温带性季风气候。全市总面积1461平方公里,下辖26个乡镇(办)、673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130万。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分治,阳翟属魏。魏黄初元年,阳翟改属豫州部河南郡。建国后,仍设禹县,先后隶属河南省许昌专署和许昌市。1988年,撤销禹县设立禹州市,为省直辖县级市,计划单列。禹州被誉为华夏第一都,以钧瓷文化、大禹文化、中医药文化著称。是夏朝的建都地、**“五大名瓷”之 钧瓷的唯一产地。境内现存地面历史文化遗存2420处,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陶瓷文化之乡、**大禹文化之乡

邵氏起源于哪个世家?

邵姓是当今**姓氏排行第八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4%

寻根溯源

邵姓来源有三: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通志·氏族略》、《万姓统谱》等所载,周文王第五子召公奭(音shi),食邑于召(今陕西省东岐山西南),后又封于燕,至太子丹时为秦所灭,子孙遂以召为氏,后加邑为邵;2、据《姓谱》所载,周文王第十子季载之后都有邵姓;3、出自他族改姓。如清满洲八旗乌雅氏有改邵姓者;明清时云南定边土把事有邵姓;今瑶、彝、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姬奭。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当时著名**家。因他食邑在召,所以又称为召公、召康或召伯。姬奭曾辅佐周武王在灭商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成王时被封于燕国(今河北北部和辽**西部),他派长子去管理燕国,自己留在镐京(今陕西长安县)任太保,是周初三公之一。他的子孙世袭其位,也都称“召公”,与周公共同辅掌周朝国政。周王室东迁后,召公的采邑也随着东移,迁徙到今山西省垣曲县东。公元前222年,燕国为秦国所灭,召公子孙就以原封地“召”为姓。汉代以后,召姓子孙大多把“召”改为“邵”,从此诞生了邵姓。他们尊姬奭为邵姓的姓始祖

繁衍播迁

据有关史籍记载,燕国灭忙后,其王族子孙主要散居在中原地区,包括今河北南部、河南、安徽西部。两汉时期,散居在河南的燕国王族子孙,多改为邵姓,经繁衍发展,在安阳、汝南等地形成望族。三国魏晋时,邵姓主要聚居于河北安平及河南安阳、汝南一带,其中在河北居住之邵姓以“博陵”为堂号。西晋末年,这一支邵姓开始南迁,后辗转到达福建、广东等地。而其他地域之邵姓也于此期大举南迁。据有关资料记载,唐代有籍贯为广东翁源的邵谒,宋代有籍贯为福建政和的邵知柔,可见在此之前,邵姓已落籍该地。北宋时,有著名哲学家邵雍随其父邵古由河北范阳徙居河南共城(今辉县),后子孙昌盛,族大人众,发展成为洛阳望族。宋代时,浙江、安徽、江苏、福建多有邵姓居住,另外山西、湖北、湖南亦有邵姓族人。南宋末年,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骑兵袭扰,邵姓为避祸已广布于江南各地,而邵雍之后为避祸,有一支徙居豫西山区,目前,河南豫西之邵姓,大多为邵雍的后代。邵雍的十六世孙邵重英,元代任户部给事中,其子邵质明初为华盖殿大学生,邵质子邵仲美任清江知县,仲美子邵让于明初自山西举家迁到河南新安县克昌村,为邵雍十九世孙。他的后代发展成为大族,分居在嵩县、渑池、伊川、宜阳、洛阳、洛**、汝州、郏县、内乡等地。除了这一支外,姓邵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历清朝至现在,邵姓的分布更为广泛。从清朝开始,有邵姓迁至**,后来有的又移居海外。如今,邵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山东、甘肃、安徽、湖北等省为多,上述五省的邵姓约占到全国汉族邵姓人口的65%

郡望堂号

邵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博陵郡,东汉治所在博陵(今河北蠡县南),西晋移至安平(今属河北);2、汝南郡,西汉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东汉移至平舆(今属河南);3、洛阳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4、安阳县,治所在今河南安阳

堂号:“博陵”、“种德”、“嘉会”、“天远”、“安乐”等

宗族特征

1、邵姓名人多学者,为**文化的贡献甚巨

2、历史上的邵姓名人,多出生在宋代以后

3、召、邵同宗,至于召姓改为邵姓的原因、时间,还待有识之士去考察。而当代召姓人氏却稀有

4、邵姓字行辈分排列有序

邵氏族规十条

以下十条,不过仅举大略。教家之道,千条万绪,非语言文字能罄述。然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为父兄者不可不知,欲求好子孙,末有不自贤父兄培植而来者也。教子无方,莫要于读书。必能读书乃能明理,能明理始能成器,始能保家,至进取成名。登科、发甲,固视乎命运。然超琼所识科甲中人,其家三世读书而发始达者,十居八九;若先世目不识丁,而其身崛起田间,至豋甲、乙榜者,百中仅一二焉。俗语所以胡“书读三世发”之言也。兹所定族规十条,皆幼时闻于吾祖、吾父,所以教吾兄弟者之言。即族祖南村公、族叔宇喧公平日所以教族人者,亦未尝不同。故簒而存之,刊之于谱,愿与族之子弟,世世共遵守之。或有遗漏及应添立规条,异日重重刻时,固可增入

奉祖先

水源木本,理可不忘。但思身所自来,则由吾父而吾祖,一一追溯,虽十世、百世固不得以为远也。奉先思孝,古训昭垂,帝王且然,况大夫、士庶哉。吾家自远祖以来所立家规:凡先世考妣生日、忌辰,家中必当设祭之礼岁首、岁除、端午、中秋亦如此。新岁暨清明,必相率扫墓,古人所谓上冢也,各家无论老幼,必当亲诣墓前,行三叩首礼。虽大风雨雪,不得惮劳。此乡族所同,子孙宜永永循守。庶几因时感慕,不至忘春露、秋霜、之恩乎。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但有心知,亦可共明此理也

孝父母

汝州在三国叫什么名字,邵氏起源于哪个世家?

属毛离里,怀抱恩深;择傅延师, 劬劳念切。苟或不孝,禽兽何别。但不孝匪一端,如《孟子》言,世俗所谓不孝者五,大略该之。而好货才防、私妻子,尤为乡俗通弊,不可不以为切戒。至于违犯教令,律有明条。凡子孙于父母及父母,骂者罪即绞决;殴则斩决;杀者凌迟处死。例禁森严,虽下愚亦当知畏。苟念生我、鞠我、抚我、育我之德,则服劳、致敬、就养,无方天性所流,自有不能已者,何至尚有忤逆哉。倘有不孝之子,合族须预为教戒,俾知悛改。庶免酿成枭人,贻累族人

和兄弟

长枕大被,天子且然;让枣推梨。昔人称美。但人家兄弟,当幼时无不十分友爱。其后之不睦者大抵因妻子、争财产而已。抑或此贫彼富,有求莫应,若秦、越人之相视。同气参商,半皆由此。夫一父之子,即非同胎共乳,有前后嫡庶之别,亦属一气所生。骨肉至亲,尚成嫌隙,子孙尤而效之,有不破家者乎?堂从兄弟,尚宜和睦,况在同气乎?族中宜互相教戒,共笃友于,则出入怡怡,家风不损,亦同宗之光矣

睦宗族

贵贵贤贤,义无偏诎亲亲长长,分有常伸。凡子姓之分支,皆祖宗之一脉。尊卑之分,轶然不淆。长幼之情,蔼然相浃。喜则相庆,忧则相吊。贫弱之一,富实者宜时周恤之。愚鲁之徒,智贤者时教导之。总以相扶、相助为念。至干尊长,尤不得与卑幼戏虐,致为有识者所笑。此吾乡之陋俗,不可不切戒矣

和乡邻

岁时款洽,谊笃比邻;患难扶持,世称会里。我先世以忠厚传家,凡属子孙,务必谦虚乐易,与人无争。不得恃血气以凌人,逞奸诈以滋事,徒害邻里,终累身家。若有不肖子弟,恃强恃诈,或倚仗族人之势,欺侮乡党者长辈亟戒责。尤宜念睦任恤之风,实为古道,待人务从乎厚,处世毋涉乎骄。至于修桥、补路、拯溺、救饥、恤寡、孤、劝善、教不能诸事,凡有益于桑梓者,量力行之。生长聚族之邦,其亦共有所赖也夫

教子弟

子弟以读书明理上。为父兄者必延聘名师,慎择益友,俾得朝夕渐摩,学问有所成就。遇则掇科取第,不遇亦不失为通人。光前裕后之图,计莫逾此。其有资质不能读,及力不能,则为农、为工、为商,即佣雇营生,亦属正业。总当责以勤俭,教以安分,令其学为好人,切不可任令游手好闲,习致败坏家声。至于富贵之家子弟,性质即有琰刘,亦当以师为约束,切铁娇养溺爱,终受必家之富。所谓子孙虽愚,经书不可读也

戒习染

习俗之坏人子弟,事不一端。其显者则嫖也、赌也、酒也、烟也、而近年尤有入会、结盟等恶习也。江湖无赖随处煽诱,年轻子弟每为所牵。轻则有玷行为,重则显干法纪,其祸不可胜言。即轻薄之行,狷利之语,戏虐、骂言、欺诞、狂挑市井恶少情形,为大雅所深鄙,亦当引为切戒。至于干预词讼,习以为能,亦非立身之道,歇若不人公门之为愈乎。又隶卒贱役,例不准子孙与考,凡族中子弟虽至贫困,应不准当差。违者黜之勿齿

奖名节

忠臣孝子,代有表章;潜德幽光,岂容湮没。族中如有孝子、悌弟、义夫、节妇。确有实迹,未经旌奖者,应由族人备录行状,会众覆实,联名举报,或请匾额,或请旌表。斯亦一族与有荣焉之事,不可不知

慎婚嫁

玉洁冰清,固称佳偶;荆钗布裙,不失良姻。凡族姓为男配,为女择婚,必须清白人家,门户相当者,方许联姻。不得贪图财物,轻信冰人,不辨薰莸,苟且作合。万一结朱陈,使日后儿女竟不齿于乡曲,深为可惜。嗣后,如有不分良贱,不论可否,与奴隶娼优等位姻者,合族公屏之,不复与齿

急赋税

践土食毛,自应输赋;急公好义,岂许逋粮。况**惟正之供,按季征收,如额而止,先后不免。何苦延挨观望,伺候公庭,自取鞭扑耶?凡吾族于本户地丁漕粮各项,须依期投纳。即近年筹饷捐输,亦朝廷万不得已之举,亦不可逾延拖欠。庶催科不扰,门户晏如,岂非乐事?至佃田耕种,亦宜早纳年租。荒歉求减,必须情理相商。族中宜交相劝导,谕以急公。此所谓国课早完,自得至于乐者也。邵姓是当今**姓氏排行第八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4%

践土食毛,自应输赋;急公好义,岂许逋粮。况**惟正之供,按季征收,如额而止,先后不免。何苦延挨观望,伺候公庭,自取鞭扑耶?凡吾族于本户地丁漕粮各项,须依期投纳。即近年筹饷捐输,亦朝廷万不得已之举,亦不可逾延拖欠。庶催科不扰,门户晏如,岂非乐事?至佃田耕种,亦宜早纳年租。荒歉求减,必须情理相商。族中宜交相劝导,谕以急公。

本文标签: 汝州在三国叫什么名字 邵氏起源于哪里 汝州在三国时期算哪国 汝州原来叫什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