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主义者的世界观是什么样的?

你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悲观主义者的世界观是什么样的?

悲观主义者的世界观是什么样的?

2022-11-23 16:05:01 | 人围观 | 编辑:wyc

悲观主义的主要苦恼在于他把持久稳定的幸福状态作为最好的,把生活作为最好的手段。但是生活无论如何都不是手段,它本身就是目的,是一种为了自己的原因而被欲望所珍惜的东西。

——梯利

这个星球从未向我们承诺过一个天堂;弱水三千,仔细品尝,每一勺都是苦水。我们有一万个理由成为悲观主义者,但我们还是要提醒对方:不要做悲观主义者。

虽然我们甚至都不知道“悲观主义”到底是什么。悲观主义者的世界观是什么样的??

什么是悲观?作为一种情绪,我们都有悲观的时候;但当它被视为一种主义-悲观主义时,这就是另一回事。

在知识层面上,悲观主义者一般都是不可知论者:我们可以无限接近真理,但永远达不到终极真理。因为我们永远无法耗尽事物的所有方面,我们最多只能得到一些真理,世界面前总有一些神秘而不可知的部分。不可知论并不否认我们现有的知识,而是强调那些神秘而未知的部分,以消除我们试图知道一切的理想,否认我们对知识的努力。

悲观主义者比不可知论者更进一步的是,他们不仅否认我们实现真理的可能性,而且否认我们现有的知识。一个典型的想法是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越痛苦:事实上,我们的知识范围就像一个圆圈,周围是一个无知的领域,圆圈的周长代表了我们对自己无知的理解。当圆圈还很小的时候,我们知道的很少,但同时,我们也知道的很少。随着知识领域的扩大,我们越来越频繁地接触到无知领域——无知带来的痛苦越来越强烈。而且,我们知道的越多,我们的非分之想就越多:我们渴望知道的越多,实现的越多——能力与欲望呈正相关,人性一直都是这样。

在情感层面上,悲观主义者认为生活的痛苦大于幸福。叔本华就是一个典型,他认为人生的基调是痛苦,幸福只是对痛苦暂时的摆脱而已。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为了欲望而度过的。欲望的满足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一个欲望得到满足后,我们很快就会投身于另一个欲望的折磨,直到它得到满足,被新的欲望所取代..所以人生的真相就是痛苦,幸福只是昙花一现的幻觉。

幸福不仅是一种幻觉,而且与痛苦相比,我们更难记住幸福:当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中,除非突然发生变化,否则很难感受到幸福;或者邻居吵架的提醒,这些会帮助我们进入快乐的心态。但对于一个没有改变或提醒的人来说,感受幸福实际上是一种力量工作,我们需要不断创造一种情绪来提醒自己感受它,这样感受幸福本身就成为一件非常不幸福的事情。

在道德方面,悲观主义者看到社会充满了不公平。在他们眼里,他们为善而贫穷,为恶而活。那些剥削人民的人往往因为掌握了更先进的信息和更丰富的社会资源,对他们来说,成功变得更加容易。相反,在底层挣扎的人,因为没有办法起诉,甚至无权获得制定小目标的动机。正如余华在《第七天》中所写,无名人士死后连火葬资格都没有,只能去死无葬身之地互相安慰,获得生前得不到的幸福。

即使社会充满黑暗,如果你认为这些黑暗是由不合理的zhengzhi 和经济制度造成的,那么这个人仍然不能被称为悲观主义者,最多只能被称为愤怒的青年。但是,如果有人认为不公源于卑鄙的人性,那么他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确切地说,他是一个道德悲观主义者。显然,在前者看来,不公正只是一种暂时的情况,他对未来有着良好的期望;但在后者看来,个人和社会无疑被判处死刑,没有获救的希望。

悲观主义者认为人性是趋利避恶、自私自利的。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和言行都是为了满足我们不同层次的利益,要么是为了声誉,要么是为了利益,如果两者都不是,那就是为了满足某一方面的感情。以母爱为例,母爱一直被称为伟大而无私的爱。但是我们会发现,有些妈妈知道溺爱对孩子不好,但是在教训孩子的时候还是不能下手,习惯孩子——面对个人感情,理性投降。母爱还是有很强的自私成分的,那么爱情、友情等等能经得起仔细的打量吗?

悲观主义者的世界观是什么样的?

在看待社会的时候,我们总会听到一些“九斤老太”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一届(代)不如一届(代)”——这就是典型的悲观主义发展观(抑或“保守主义”)。对逝去时代的怀念使现代的一切都无法进入他们的法眼,他们是一群思乡病患者,被时代流放。

悲观主义这样想,错了吗?没有错,他们并没有错怪这个世界。归根结底,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只是悲观主义给了他冷色,乐观主义给了他暖色。从乐观主义的角度来看,我们将看到一组有趣的辩论:

一、就认识而言。对于不可知论,我们的知识不能耗尽所有领域,但不知道并不意味着不知道。每次我们的知识进一步,知识的范围就会被夸大,未知的领域就会被缩小。胡适曾经说过: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欢乐就是这个意思。至于说知道越多越痛苦,虽然我们的欲望越来越大,我们对自己的无知感觉越来越强烈,但别忘了,我们可以从知识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快乐,获得知识的效率也越来越高。

二、就感情而言。“苦大于乐”本身就是一个很难论证的问题:对于一个人整个一生而言,“苦”多一些还是“乐”多一些呢?苦和乐本身就是一种冷暖自知,难以量化的东西,更何况我们要计算总量并比较多少?即使生活就像叔本华说的,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欲望无法获得的状态,欲望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痛苦,也给我们带来了对未来的期望。

更多的时候,理想和目标的真正意义不是实现,而是为我们提供一个方向——我们必须有所作为,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就被抛到这个世界上,对吧?当我们回忆过去的时候,那些有意义的回忆不是实现目标的时刻,而是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的无意中。

三、就善恶报应而言。事实上,社会上的不公正远低于公正,善恶报应仍然是一个高概率事件。什么是道德?事实上,道德是人们为了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自然形成的人际规则。这一规定的目的是要确保每个人都不互相伤害,那么它肯定有自己的奖罚制度:道德号召大家通过舆论的压力、人际的疏远、互助冷落等手段来报复那些损人利己者,从而提高不道德行为的成本。相反,如果一个道德规则不能实现大概率的行为纠正,那么社会迟早会陷入霍布斯所说的人为敌的战争状态。

当然,每个系统都不是完全疏忽的。总有一些投机者在伤害他人后可以逍遥法外,但他们冒着被惩罚的危险——他们似乎付出的少,得到的多,但实际上他们承担着被道德机制惩罚的风险。

四、就社会发展而言。我们只需要提醒一点就行了:厚古薄今的人大多是老年人。

我们没有义务成为乐观主义者,就像我们没有权利批评悲观主义者一样。但我们仍然呼吁乐观主义,希望乐观地生活。虽然理由牵强,但很简单:人生只有一次,我们需要做点什么,只有对世界充满希望,我们才能做点什么。

本文标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