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秋节习俗 各地如何过中秋 趣味十足 江西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你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浙江中秋节习俗 各地如何过中秋 趣味十足 江西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浙江中秋节习俗 各地如何过中秋 趣味十足 江西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2022-11-18 10:11:23 | 人围观 | 编辑:wyc

1、浙江中秋节习俗 各地如何过中秋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而在中秋节,不同的地方有自己庆祝中秋到来的方式,那么浙江中秋节习俗有哪些呢?各地如何过中秋的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你可能会喜欢:2020年搬家吉日一览

浙江中秋节习俗

杭州中秋节习俗

在乡村,村民们则是吃月饼、甜薯、芋子、豆糖之类,亦有年轻女子月下玩“浮针”,取一碗清水置于八仙桌上,拿新针轻放水面,观察针的浮沉情况,预测婚姻。杭州的中秋节还有烧斗香的习俗。

莼菜是当地中秋家宴和八月时令菜羹,又称马蹄草、水菜,其根、茎、叶不仅碧绿清香、鲜嫩可口,而且营养丰富。莼菜在春、秋二季皆可摘取,但以秋莼为多为好。杭州的莼菜鲈鱼烩之所以成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时节的莼菜、鲈鱼好吃,更是因为晋代张翰借思乡的“莼菜、鲈鱼”,弃官返回故里的故事,使莼菜成为思乡的象征。

西湖月景

杭州中秋赏月有个自古闻名好去处——西湖。明代就有了中秋夜到西湖观赏月色、游玩娱乐的习俗。西湖十景中有三个是月景,即“平湖秋月”、“三潭映月”、“月岩望月”,可见西湖赏月习盛。

钱塘江观潮

每年中秋时期,特别是农历八月十五,杭州、绍兴、余杭、海宁等钱塘江附近的人们,有到钱塘江下游观潮的习惯。

绍兴中秋节习俗

拜月亮婆婆

每当中秋夜月亮升起,虔诚的人们便在自家的庭院中或屋外空地上放一张八仙桌或方桌,将大月饼、石榴、枣子、老南瓜等瓜果供于桌案上,另加凉水一碗,有的还点香数支。不过绍俗有言“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也就是说成年男子是无资格的。因为,我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月属阴,称“太阴”,绍兴民间则叫“月亮婆婆”。中秋节又与嫦娥奔月的故事密切联系,嫦娥为女性,妇女也属阴,因此,拜月多为妇女。拜完“月亮婆婆”,一家人方能分吃月饼。

观潮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说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条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你可能感兴趣:2020年入宅吉日一览

宁波

宁波一带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宁波人亦称“月节”、“月夕”、“仲秋”等。

请月姑

古时中秋之夜,宁波民间有拜月、祭月的习俗,也叫“女儿会”。是夜,明月东升之时,年轻女子在明堂设几案祭月,将祭品放在供桌上,祭品均为素色,家家户户露天设香案,上面摆放月饼、西瓜、石榴、吊红、文旦等时令水果。因“梨”与“离”谐音,故瓜果忌梨。供桌上尚需放清水一碗,祭毕,用水洗眼,据说能净眼明目,俗称“求甘露”。

龙舟竞渡

中秋赛龙舟为宁波水乡的民间习俗。在中秋这天会举行龙舟竞渡。

台州中秋节习俗

台州过中秋,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就是回丈母娘家(俗称送老丈人)。一般选在中秋前,出嫁的女儿携同丈夫和子女,带着月饼、猪蹄等回到娘家,娘家按例要做一餐好饭菜招待女儿女婿。因此,中秋节也可视为“台州女儿节”。

此外,食鸭煨芋头也是台州特殊的中秋习俗。温岭俗语:“八月十六一肚哽,新鸭老鸭芋头梗。”将鸭与芋头煨嫩,是家家必有的节日食物。临海的部分地区也有这个习惯,而且必须放在中秋节当天中午食用,另外,临海旧时有在八月十六吃“糕糯”的习俗。

你可能会喜欢:2020年开工吉日一览

温州中秋节习俗

做月饼

八月八,月饼馅芝麻。这句童谣就说明温州人对做月饼的讲究。未到中秋,家家户户就摆开阵势,人人动手制作月饼,待中秋之夜,一边赏月,一边尝用。

摆家宴

中秋家宴一般都是在中午吃的,这样因为晚上还要吃月饼、赏月呢,而老鸭、芋头、粉干是家宴上少不了的食物。

游河船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秋之夜,塘河两岸的小伙子们喜欢出门划船,船里摆着赏月的果品,大家躺在舱内拉琴唱歌,一路随波而去,体验“月亮走我也走”的感觉。

2、趣味十足 江西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说到中秋节的习俗,全国各地都普遍的当属吃月饼和赏月亮了,但除了这最为人所知的两种习俗以外,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中国其实还多的是丰富多彩的中秋节习俗,那么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江西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南昌:外嫁女中秋送鞋祈健康

在南昌的古老习俗中,有中秋节吃柚子,送千层底鞋的风俗。过去,每当中秋节,已经嫁出去的女儿,一定要回到娘家。除了是与家人团聚外,最主要的就是要送一双千层底鞋给父母。

因为在中秋节过后,马上就要到重阳节,女儿们希望老人能够在重阳

3、江苏中秋节的习俗 各地不同民间活动

中秋节是一个团聚的日子,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特色的庆祝中秋节的习俗活动,那么在江苏有哪些中秋节的习俗活动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2020年出行吉日

江苏中秋节习俗

南京

南京人中秋必吃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则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又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

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将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宿迁

中秋节这天被视为家人团聚之日,亦称团圆节,有晚饭后赏月,以及用月饼及菱角、石榴、柿子等为供品敬月的习俗。八月十六,家家都会去亲家接已出嫁的女儿回家来团聚的风俗习惯。

南通

人们也把中秋节叫“八月半”,有吃月饼、杀鸭子、蒸芋头、吃剪角的毛豆角子、吃团圆饭、祭月、请紫姑、演木头人儿戏(提线木偶)等习俗。

传说,历史上元兵曾占领南通,犯下屠城的滔天大罪,火烧了三天三夜还不灭。后来南通的老百姓一直没有忘记被屠城的血泪历史,就** 相约在中秋节磨刀杀鞑子。蒙古人看见家家户户在磨刀,就盘问居民在做什么,居民们说在“杀鸭子”,其实意思是要“杀鞑子”。

到了夜里,老百姓集体行动,把城里所有的元兵全部杀光了,报了深仇大恨。所以,南通人每逢中秋节家家都要吃鸭子,日子一长也就成了一种风俗。因此,当地人每年中秋都吃鸭子,习以为俗。

你可能感兴趣:2020年修造吉日

无锡

烧天香的习俗也还一直延续至今,“走三桥”、“摸秋”等有趣的中秋习俗如今已不多见。“烧天香”有的地方也叫“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走三桥”是一项女孩子的游戏,就是从跨出家门到回家只能经过三座桥,不能重复,姐妹们相约比赛看谁最早到家。

所谓“摸秋”,也就是有些地方所称的“摸瓜求子”,婚后不曾怀孕的女子,要在中秋之夜到田里摸一只瓜回来,就会怀孕生子。而最好的是南瓜,因为“南”谐音“男”,意为可得男孩;如果采到扁豆,意为可得女孩,因为扁豆形似女子蛾眉;如果采到的是白扁豆,那就寓意白头偕老,今后子女可婚姻美满。

淮安

人们中秋节也有杀鸭子的习俗,传说也是人们串联起来要“杀鞑子”。但是演绎的成分更多一些,传说中提到:“后来一群狡猾的鞑子被追得走投无路,就跑到水里变成鸭子躲起来,大家又一齐跳下河去,把鸭子杀死。”

除此以外,当地还有喝桂花蜜酒、吃桂花蜜糕的习俗,船上人家的中秋习俗最为讲究。除要供祭公鸡、鲤鱼、猪头外,还要烧香磕头,并要用公鸡血从船头挡浪板上往下流,称为“挂红”。

盐城

中秋风俗也有很多敬月亮,做饼,放烟火、烧香等。中秋节这天,盐城人有吃老鸭汤就饼的习惯,一般是小碎米饼(俗称米饭饼)小麦面饼、芝麻糖饼等。

在盐城,中秋节前后还有已定亲但尚未婚娶的女婿给准岳父母家送礼的习俗,叫“追节”。礼物中两只鸭子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岳父岳母家全部收了鸭子,就说明今年还不同意把女儿嫁出去,如果回一只,就表示同意今年把女儿嫁出去了。

你可能感兴趣:2020年领证吉日

徐州

古时徐州中秋节家家户户都会蒸月饼,现今这一习俗已很少见,蒸月饼早已让位于包装精美的商品月饼,只是已吃不出当年那种用简单的白糖、芝麻做成的月饼味道。

在徐州,古时中秋还有拜月、舞火龙、玩灯的习俗,而今这些习俗已被放鞭炮所代替了。

江阴

江阴过中秋节,是有一套完整的习俗规矩的。早晨起来,要吃糖芋头,放上红糖和桂花,甜糯香滑,很是美味。

中午要摆“欢喜酒”,表示在团圆佳节思念祖先。摆“欢喜酒”祭祀时,桌上只放一个“九拼盘”,里面有五样素菜,四色水果,再放清酒数盅,不上饭,不化锡箔。

中秋节一天中的重点是晚上,一家人要尽可能团聚在一起吃“八月半夜饭”。

4、广东各地中秋节习俗 有哪些民间活动

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在中秋节,不同的地方都有自己不同庆祝中秋节到来的方式,那么在广东各地是如何庆祝中秋节的到来的呢?有哪些习俗活动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2020年出行吉日

广东各地中秋节习俗

广州:树中秋

广州的传统中秋夜是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音同“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说到中秋,必然离不开灯。广州的小孩子会兴高采烈地让家长一起协助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将其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也有传统的纸扎成大形的孔明灯,灯下燃烛产生热气,使灯飞升向天,为中秋再添一景。

客家:赏月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是国内大多数地方的习俗。因为客家人遍布全国各地,而广东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梅州、揭阳、河源等地,祖先大都是从中原地区迁过来的,所以也保留着相似的习俗并不出奇。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月饼,客家人在中秋节还会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糕。

客家人的“敬月光”活动一般是在月圆月升起时,一家人在自家院子或楼台摆出月饼及水果之类的食物来敬拜月亮,之后一家老小一边聊家常一边吃东西,好不惬意。

佛山:舞火龙

佛山市南庄镇,有舞火龙的习俗,寓意年年都好,身体健康,至今已经流传了上百年。“火龙”是用草编制而成,在出场之前,要先插上香烛,再插上头柱香。然后在“龙”身上每隔80厘米处放置一油盏,周边插满寄托着村民心愿的香火之后,炮竹和锣鼓开路,火龙开始出游。村民将近百米的龙身,高高举起,几个年轻力壮的男子舞起龙尾,翻腾起舞,场面异常热闹。

你可能感兴趣:2020年修造吉日

潮汕:祈福花篮、各种美食

潮汕有着中秋拜月娘的风俗,到了中秋节晚上,皓月初升,便在院子或阳台上等设案当空祷拜。银蜡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饼食和冥纸等制作的花篮等作为祭礼。所以在中秋前夕,每家每户都会准备精美的纸花篮或各色金塔。

阳江:吃糖鸡

吃糖鸡是阳江特有的习俗。“糖鸡”的制作过程是,先将白糖熬成浓糖加上少许面粉,然后做出龙船状、宝塔状、雄鸡状等形状的倒模,再加上少许色素,让其呈白、浅红、浅禄等颜色。“糖鸡”好看又好玩又好吃,所以在旧时很受到小孩子的喜欢。

韶关:吃炸花生饼

在韶关市马市镇高水村,当地人过中秋时有吃炸花生饼的习俗。炸花生饼的制作过程是将几粒花生和粉浆放置在圆形铁具上,再将其放入高温的油锅里,等粉浆自动脱离铁具,圆形的花生饼便制成了,古人寓意团团圆圆。

你可能感兴趣:2020年领证吉日

惠州:舞火狗

佛山有舞火龙,而惠州龙门蓝田瑶族乡则有在中秋节举行“舞火狗”的习俗,据说已有三百年历史了。相传瑶族峒主年幼丧母,他的父亲是用狗奶将他喂大的。所以每逢农历八月十五,村寨会举行舞火狗活动来感谢狗的养育之恩。

东莞:照月

东莞有未婚男女在月下焚香燃烛祈求姻缘的传统。古时在东莞流传“月老为媒”的说法,家中如有男未婚女未嫁,便会在中秋三更夜时,于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还有一个传说,未孕妇女迎着月光沐浴,可会增加怀孕的几率。

5、安徽各地中秋节的习俗知多少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中秋节,说到中秋节的习俗,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吃月饼,但其实在我国各地,除了吃月饼之外还有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中秋习俗。那么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安徽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各地皆吃月饼

安徽各地中秋皆吃月饼,且几乎都在晚上祭过月神之后吃,唯独休宁人例外,一般在早上吃。天长人在敬月之后,分食月饼,如有人在外,即留一份或寄去。涡阳人在焚香祭月之后分赏月饼和毛豆。

江淮地区:赏月祭月

江淮赏月之俗一般是先祭月再赏月。祭月又称拜月。将香案供桌大多摆放在庭院中,或设在院内篱笆旁、天井边。供桌上摆放的祭品有多有少,但一般都有月饼和水果,如石榴、柿子、梨、苹果、鲜藕、板栗、枣子之类。所放水果的多少,因地理环境、生产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别。

除月饼和水果之外,有些地方还加有特殊的贡品,如休宁,歙县城乡摆上一个大南瓜;长丰放一个大馍;六安供茶水;蒙城供焦馍;天长供鸡头苞、毛豆荚,并有月宫嫦娥象等。

祭月时,固镇、五河是月出鸣炮敬祭;巢湖市是月出鸣炮染香拜月;休宁蒙城是然组焚香叩拜;屯溪是点上红烛,全家跪拜。六安,铜陵、寿县、凤台、长丰等则为焚香拜月。

祭过月神,才真正开始赏月。人们一边欣赏似镜的明月,一边品尝祭品,涡阳,六安、铜陵、冬至、休宁、屯溪、巢湖、天长、合肥等皆如是。屯溪人在全家赏月时往往围坐一处,一面吃月饼、水果等,一面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等到月过中天,才回屋就寝。

徽州地区:舞草龙

在徽州等地皆有中秋玩草龙习俗。草龙是有稻草扎成的龙。黟县又称“舞草龙”即用稻草扎成龙头,又以稻草捆成一束一束,连成龙身,再以一段由粗到细稻草束作龙尾,每段之间用绳系着,每人手擎一段,配以锣鼓,上下滚动,欢度中秋。

休宁则称“舞香龙”,其用稻草扎成,周身插香,长短依舞龙的人数而定,每隔七八尺支木棍一根,龙身上插满点燃的篾香。香龙循街道行进舞动,后随各式花灯,锣鼓,鞭炮相伴。香龙所到之处,各户均插一炷香并放鞭炮,表示欢迎助兴。到午夜香熄,送龙下水(将龙身投入河中),意为象征丰收。

屯溪则在龙头上悬挂着一盏红灯,龙身插以“篾香”,舞龙者多为村中儿童,舞到人家门口,嘴里要唱出一段吉祥如意的言辞,如“香龙到你家舞一舞,来年讨个好媳妇”之类,以博得人家的欢心与款待。

浙江中秋节习俗 各地如何过中秋 趣味十足 江西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皖北地区:火把节

在皖北的阜阳地区,当地百姓庆中秋除了有吃月饼等习俗外,最具特色的民俗就是火把节。提起火把节的由来,不能不提到600多年前的元末农民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因为刘福通就是安徽阜阳人,他在这里发动的农民起义给当地留下了一段佳话,也留下了一个节日民俗。

每至中秋节晚上,小朋友模仿红巾军,用麦秸、稻草扎成三四尺长的把子,内实麦草,到野外点燃,摇来摇去,似为信号,本地习称“撂火把”。这一习俗至今久而不衰。

本文标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