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5 04:01:20 | 人围观 | 编辑:wyc
怎么让父母认同自己的梦想?这一年由于隔离在家而显得格外漫长,许多人都经受了考验。尤其是平日里冷漠礼貌的亲密关系,被控制在狭小的空间里,每天低头不抬头,比平日里更痛苦。
A就和他的父亲大吵一架,本来就有心脏病的父亲直接住进了ICU,这一家人的生活简直可以用鸡飞狗跳来形容。
对于A的家庭情况,我还是有所了解的。简单来说,父亲** 残暴,儿子叛逆叛逆,两人关系相当紧张。平日里,A以工作忙为由,每天早出晚归,和父亲保持面子工程。节日期间,由于疫情封锁,两人大眼睛瞪小眼,终于因为一件琐事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事情的原因很简单。A平时抽电子烟,父亲不知道从哪里看新闻,就告诉A:抽电子烟等于吸毒。A说不是。父亲坚称肯定是,最后吵得不可开交。
我问A:为什么一定要吵?如果他不清楚,你可以向他解释。如果解释不清楚,也可以算。为什么一定最后要吵起来?
答:他说话的语气和措辞,总是用积极、毫无疑问的语气,给我贴上标签,做出判断。我非常生气,所以最后没有HOLD住。
实际上,A的情况很具有典型性。在亲子关系紧张的家庭里,不管是母子、父子还是母女、父女……都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发生激烈的争吵。这怎么办呢?
其实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边界的划分。冲突发生后,你应该问自己一些问题:比如冲突涉及谁?问题是什么?参与者是遇到了问题,还是都遇到了问题?
这些问题帮助我们澄清人际关系之间的心理界限。简单的总结是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人们最常犯的错误之一就是把自己的情绪和别人混为一谈。例如,当我们生气时,我们经常说:是ta这样做让我生气,让我生气……但事实上,每个人的情绪都是自己的,我们只能对自己负责。
如果我们试图让别人对自己的情绪负责,那就等于把主动权交给别人。换句话说,我们是否高兴取决于别人如何对待自己。这样,岂不是有点可悲?
陶虹讲过一个她和徐峥之间发生是事,每次吵完架,她都能较快的从情绪中平复过来。于是徐峥问她:我还没哄你,你怎么就没事了?陶虹回答:难道我高不高兴还要看你哄不哄我吗?难道你不哄我,我就只能郁闷吗?
其实陶虹的这种思维,就是典型的“我的情绪我负责”。
也许他们有些说法让你难以接受,甚至气不打一处来,但是这仍然自己的情绪,属于自己管理的疆土范围,所以尽量不要轻易被怒气俘获,开启“战争”。
不止是情绪,还包括很多内容,当我们能和父母保持清晰的心理边界时,就不会被轻易地激怒了。
比如,父母说的内容,代表了他的认知。在他的认知里,认为抽电子烟等于吸毒,这是他的观点。当他把这个观点说出来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保持一份觉知,告诉自己:“他只是在表达他自己的观点”。
你不能同意这种观点。没关系。除非你同意,否则没有人能强迫你接受抽电子烟=吸毒的观点。观点总是父亲的,他可以保留,那是他的领土,但你不能接受,你有最终决定权。
如果愿意再深入一点,甚至还可以切换认知,站在父母和长辈的立场上,多从积极的、有功能的角度理解他们为什么保持那样的生活观念。或许在他们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家庭背景下,那样的观念对他们来说是最有价值的。所以,他们并不是想推荐给你一个错误的观念,他们想给你对他们来说最有价值的东西,虽然可能并不适合你。
当这样切换认知的时候,自己就不但没有情绪,反而还能对父母有所体恤。
其实我们生气的原因是把别人投注的信息当成对我的攻击,包括对方的认知、表达、一切都当成他。所以我不接受他的观点,就是我不接受他。
对立和敌对的心理,就是这样产生的。
事实上,他的观点≠他这个人。而且我的情绪完全可以自由控制。
把这些边界划分清楚后,我们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清新。就不那么容易被别人左右,就能轻松上阵。
如果你和父母关系紧张,最好改变主意,改变相处方式。毕竟离解除隔离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应该让生活更幸福,不是吗?
本文标签:
全站搜索